曾 強
卷首語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曾 強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曹雪芹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煙花三月,春江瀲滟,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捧讀這一輯本土女藝術家專號,讓我們領略到梧州女藝術家們的柔情與婉約,以及她們為婦女們的節日獻禮的真摯與熱情。
陳慧杏的中篇小說《法外柔情》講述一位律師與一位女檢察官、一位女毒販的情感糾結,人物多舛的命運令人唏噓。有關情與法的故事橋段,我們在許多影視作品中耳熟能詳,但《法外柔情》更多的是對當前社會現實的反映,對人物情感、心靈歷程的細膩描繪。而作者對故事與語言的駕馭能力,對結構的把握,更顯示出她的創作潛力與成熟,堪稱梧州文壇的新秀。
女作家們的柔情,更多的是對故鄉山水的熱愛,對故土風物的眷戀。楊瓊鳳的《又是米餅飄香時》,甘麗云的《紅藍飯飄香》,鄧曉燕的《荔園拾趣》飄散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陳丹艷的《道家村漫行》,吳迪的《白鶴弄清影,世間已千年》則是年輕女作家們對地方歷史文化的感情、感悟與感受,從女性的視角去感悟厚重的歷史,于不經意間,便能化為繞指柔。
此外,《巴山夜雨》、《聽夜》、《八角》則是作者內心與自然的對話。在對大自然描寫的優美筆觸下,展示女性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托物寄情,借景抒情,透徹地披露心靈的柔膩。那一份孤獨與惆悵,情思與憂郁,雖然宛轉曲折,感情也極其真摯,表露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大自然的懷戀。
梧州學院中文系女博士何華湘的《提升梧州文化軟實力的思考》,對梧州地域文化的特點進行分析,對提升梧州文化軟實力提出建設性意見,鞭辟入里,條分縷析,顯示出專業的功力,精辟的見解,也展現一種知性的美。
同時呈現給讀者的,還有梧州女攝影家、女畫家群體構成的風景。攝影與繪畫,其實是一門觀察的藝術,她們鏡頭中的作品、筆下的畫像,使我們領略女性的細膩觀察,唯美抒情,以及以柔克剛的創作毅力。我們觀察著她們的觀察,透過她們的審美,欣賞到生活的異彩紛呈。
在社會浮躁、人心焦慮的今天,欣賞女性作品,品讀那些柔情似水的婉約文字,會讓我們的內心得以寧靜與空靈。如一代才女林徽因所言:“姹紫嫣紅的春光固然賞心悅目,卻也抵不過四季流轉……但我們的心靈可以栽種一株菩提,四季常青。”“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復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