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仁
母親胸懷
◎陶洪仁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往往都是與其母親的精心養育分不開的,關天培也不例外。
《民族英雄關天培》一書編輯工作結束已近一年了,而作為關天培文集的資料匯集者和撰稿人來說,仍心頭百感交集,常常想到很多與英雄相關的人和事——他的忠他的勇他的智他的廉他的孝……然而,在想著他的高大形象時,眼前常常會顯現出一位慈祥善良的母親形象——關天培犧牲后,官府將噩耗用快馬通知淮安府山陽縣的關母吳太夫人。這時,她想起四十多天前兒子派人送回的木匣子。關母讓侍童將木匣拿來、打開了,里面放著的竟是關天培掉落的幾枚牙齒、一綹頭發和兩件官服。原來,送木匣時關天培已料到戰爭的結局了,他是準備決一死戰,以身報國的。
望著匣內的幾件東西,八十二歲老太太不一會兒就止住了悲慟,她說出了四個字:
“吾有兒矣!”
關天培殉難了,關母卻說她有兒,這是她這個做母親的對兒子的作為的滿意,而她又為做這樣兒子的母親而驕傲啊。
是啊,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往往都是與其母親的精心養育分不開的,關天培也不例外。
關天培是在廣東水師任上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殉難的,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反抗外敵侵略的杰出代表和民族英雄。然而,他的出身卻是一個平民家庭。
關母對天培的培養教育是多方面的。吳氏有一手裁剪好手藝,以此換取一點收入,加上關天培父親關自明從軍的微薄軍餉,以維持家庭生活。她明事理,且愛好詩文,是關天培的啟蒙老師。自小天培4歲起,她或利用空余時間,或在縫補之時,教他讀書識字,背誦唐詩宋詞,給他講故事。在讓關天培識字背詩的同時,她時刻不忘培育關天培遠大志向和好的品質,其中一枚銅錢和一張紙條的事值得一提。
關母常帶小天培到建于唐代的淮安東岳廟玩,因為東岳廟前殿東西間柵欄后的神臺上各有塑像五尊,俗稱“十帥”,東側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西側為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關母帶小天培去看,去拜,目的是讓他受熏陶,向他們學習。
東岳廟,是淮安僅存的千年道教古廟。那時,每到廟會,人擠人,摩肩接踵,來這里的,除進廟拜祭燒香的人,還有逛街購物的人。七歲的小天培有一次跟著母親又去東岳廟玩,走著走著,竟被紅糖桂花藕吸引住了,他撒嬌要。關母不是舍不得,而是因為手頭確實緊,但她不想對孩子撒謊,就如實相告:母親沒有錢,你要吃什么,回家母親給你做。七歲的小天培很懂事,聽了母親的話就不再要了。他或跟在母親后面,或拉著母親的手,或一個人跑到前面。不一會兒,從廟里出來的小天培跑到母親身邊,特別興奮,說:“媽媽,我有錢了,我可以吃桂花藕了!”說著,他從手中露出一枚銅錢。“天培,銅錢哪來的?”關母嚴肅起來了,問。“撿來的。”
“平時為何撿不到,今天想吃桂花藕就撿到了。你是不是還想著那桂花藕,要是撿不到你會不會……”說著,關母帶著小天培來到撿銅錢的地方,讓他站在那里,等候失主,并告訴他:做人一定要正直,任何不義之財都不可取!
一張紙條,那是關天培八歲時候的事。紙條上面八個字,內容是:“失敗者半途而廢也”,是關天培為自己寫下的座右銘。一天,關母讓小天培抄寫《三字經》。小天培抄了一半時,耐不住寂寞,將筆一放就出門玩去了。關母回家后,不見了小天培。她沒有就此撒手,也沒對其動武,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嚴厲地批評了他,并給他講《西游記》的故事教育他。告訴他,一個人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好,吳承恩書中所寫的唐僧就非常了不起,他用取經的實際行動和效果警示人們兩個字,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孫悟空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沒有因為有難而退卻。小天培明白了母親的用心,懂事地拿起筆,拿出一紙條,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寫下了“失敗者半途而廢也”幾個字,寫好后就將這張紙貼在自己的床頭,警示自己。
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沒有讓卑下的情操影響自己的行為罷了。
在關天培十七歲那年,因洪澤湖決堤受災,關家的經濟狀況讓關天培不忍心再讀書了,他輟學后除幫父母做些雜活外,就是拜師學武。臘月二十三的早晨,天氣寒冷,關天培仍堅持早起練武。當他走到街旁一棵大樹下時,突然發現一攤正冒熱氣的馬糞,馬糞邊還有一只白布口袋,拾起一看,原來是一只盛錢的“捎馬子”。那時,人們用白土布縫成兩頭各有一排口袋的袋子裝貨幣,外出的人便把它擔在馬背上,所以稱作“捎馬子”。
關天培提了提那只“捎馬子”,沉甸甸的。再把口袋一拉,里邊裝的盡是大大小小的銀錠子,數一數,四百兩。他驚呆了,看四周,沒有一個人影,他不顧糞臟,拉開“捎馬子”的另一面,插袋里還有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官用信件。他想:這一定是出公差的不慎丟失的。這時,他腦中不由閃出個念頭:父母正在為年關發愁。就以一顆平庸之心將包裹帶回家。母親吳太夫人知道后,非常生氣地對他說,丟失包裹的人很可能是出公差投送緊急文書的差人,丟了信和銀,可能會要了他全家的性命,再說,如果這封文書十分重要,你會誤了國事,你為了貪圖一時不義之財,竟然如此不忠不孝無情無義。
母親的話讓關天培無比汗顏,他又像上一次撿到一枚銅錢那樣,到原地守候。不過,那一次是他母親帶他一起守候的,而這一次,則是他一個人……
當我們認真凝視古今英雄的歷史時,就會發現無一人不受他人的影響,而在受影響的親人中,母親的影響則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關天培生活在清朝閉關鎖國且已走下坡路的年代,在關天培虎門殉國后半年,道光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在什么地方,從新疆走有沒有路,女皇結沒結婚……作為一個國家,不開放,封閉鎖國,吸不進新鮮空氣,必然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然而,就關天培自身而言,卻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將軍。他的一生貢獻是多方面的:迎難而上,為清代漕糧海運的創行,作出了重大而特殊的貢獻;
不負重托,在廣東整治水師、建設金鎖銅關抗擊外敵入侵,保衛國家主權屢建奇功;
堅貞不移,支持禁煙,是查禁鴉片販運,操辦虎門銷煙中不可替代的將軍。
忠心赤膽,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守國門,義無反顧,血戰虎門,慷慨獻身。
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留下《籌海初集》,給后人留下了清代嘉、道時期中國軍事思想、軍事技術的第一手資料。
關天培是用燃燒自己生命的方式來記錄中國人民反抗外侮歷史的……
在關天培成長過程中,可以說,他的母親是他最重要的路標,他考上武庠生入軍營時,關母要他記住岳母刺字的故事;關天培是道光十四年九月十九日(1834年10月21日)接到調任廣東水師提督的上諭的。此時年近八十的關母,因丈夫關自明于兩年前(道光十二年)病逝,已被關天培迎養在官署里。關母年老,卻仍明白,在兒子接到上諭后,深感兒子到廣州責任重大,就堅持一定要回老家山陽,并囑咐:“移忠作孝,勿以母老而分心。”(關天培《延齡瑞菊圖自述》語)
有則寓言說,母雞帶一群小雞覓食,一只小雞見一只鳥在天上飛,說,“媽媽,我長大也要飛上天。”母雞說,“傻孩子,飛到天上有什么好,哪有我們自在?”原來,雞只能在地上跑而不能飛,不是它沒有這個天賦,這個能力,而是它的母親母雞的教育束縛了它們。
英雄關天培從千千萬萬人中脫穎而出,他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母親的胸懷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決定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