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斯
桂民302客船沉沒
文 斯
據《梧州市交通志》載,1980年11月26日20時40分,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航運公司梧州分公司桂民302花尾渡(客貨駁船),在平南縣城廂公社河口大隊附近河面,突遇十二級以上的颶線大風襲擊,右舷傾斜進水,發生重大沉船事故。事故造成100人遇難,其中,旅客97人,船員3名,造成經濟損失約30萬元。
桂民302花尾渡沉沒的經過是:桂民302載客321名,由桂拖216輪拖帶,于1980年11月26日上午10時30分,從梧州駛往貴縣。沿途天氣無特殊變化。20點25分,該船從丹竹港開出,約20點40分開始沿岸線航行(離南岸約100米),突見西南方上空發出一條蛇形閃光,接著一聲霹靂,一股大風從西南方朝左舷猛烈襲擊。客船船長楊南昌立即命令值班駕長周劍國發出紅燈信號,通知拖船停泊靠岸避風。拖輪船長黃光昆看見紅燈信號后,當即指揮值班駕駛黃明耀全速搶靠南岸,但客船終因經不起大風的襲擊,右舷傾斜,大量進水,船舶迅速下沉,發生了這次重大沉船事故。
桂民302客船剛一遇險,就立即發出求救信號,船員迅速打破三等艙頂板的天窗,把大部分旅客搶救上船頂。桂拖216輪迅速解纜倒船靠泊客船,救出130多人。接著桂工06輪趕到,救出60多人。桂拖211、桂拖217、桂拖220、平港1號輪和兩艘機帆船、1艘自劃船相繼趕到協力搶救。平南縣人民政府接到海事報告后,立即派出副縣長李松章,率領縣直機關、丹竹、大安公社的干部、民兵及醫護人員70多人,于當天23時許趕到現場,投入搶救。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使旅客232人、船員28人安全脫險。
自治區及各級黨政軍部門對這次事故的搶救和善后工作非常關心。自治區黨委書記、人民政府副主席肖寒親自帶領工作組到現場指揮搶救,有關方面對搶救、打撈和善后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參加救援的各方工作人員共500多人,出動汽車96車次,船舶23艘。
梧州航運分公司連夜組織打撈工作船隊和打撈隊伍,于27日21時15分趕到現場,立即投入打撈作業。到29日17時,經過連續43小時的緊張工作,撈起沉船,清理出在船艙內的遺體和行李物品。
事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組、交通部工作組和公安、交通、航政、氣象等有關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詳細調查分析,并作出了結論:
桂民302客船是1948年建造的木質客貨駁船,216輪是1969年建造的鋼質拖輪,分別于1979年11月和1980年8月經梧州航政所進行全年檢驗發給適航證書。桂民302客船和桂拖216技術狀況是適航的,航行路線是正確的,臨危措施是恰當的,沒有違章操作和超載,也沒有發現蓄謀破壞跡象。事故是因受到12級以上颶線大風突然襲擊所致,這是一起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的重大事故。
自治區航運公司通過這次事故的調查、分析,建議上級對現有的老舊木質貨駁更新改造和有關方面需要加強。從桂民302客船事故后,花尾渡即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從梧州航運交通中全部退出了,代之以鋼質客輪。
責任編輯:傅燕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