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每一個致力于打造科技高地的城區都有一個硅谷夢。從阿里上市審視中國城市間始終持續的“硅谷熱”,毫無疑問,城區間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硅谷競賽,正進入到以深圳南山、北京海淀和杭州濱江為代表的三城演義時代。
為什么是南山、海淀和濱江?
一句話,巨頭不是萬能的,沒有巨頭是萬萬不能的。
硅谷之所以成為硅谷,因為在這一高科技云集的高地,有蘋果、有思科、有惠普,有著一群讓人頂禮膜拜的科技巨頭,在這里有人才與資本、技術與金融、野心與成功、技術情懷與商業模式的完美結合與創新。
中國能夠比肩硅谷巨頭的企業屈指可數:騰訊、中興在深圳南山,華為起于南山;百度、聯想、小米在北京海淀,阿里巴巴在杭州濱江。從這一角度而言,國內眾多城市、城區以硅谷“自勉”,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喊破嗓子建硅谷的城市、城區太多,能夠端上臺面的東西太少。
無巨頭,不硅谷。所以,目前真正邁向硅谷之路,接近硅谷氣質的城區只有南山、海淀、濱江。科技江湖的對決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江湖的對決離不開BAT,中國硅谷的競賽也成了站在BAT身后的“一山一海一江”三城記。
南山:最具硅谷氣質
南山除了騰訊,還有阿里巴巴和百度的國際總部,以及馬云退休后始終關注的菜鳥網絡。能夠讓互聯網三巨頭紛紛安家于此,能夠讓馬化騰、馬云和李彥宏紛紛鐘愛于此,南山的創新生態體系,絕對逼近硅谷。
眾所周知,深圳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南山則是中心的中心。2013年,南山高新技術產值占深圳1/4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文化創意)增加值占深圳1/3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在南山是直觀的財富轉換。
騰訊已經不需要多言。盡管在市值上,騰訊被風頭正勁的阿里超越,但別忘了,騰訊手握移動互聯新時代的領先船票——微信,擁有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都無可比擬的強大社交資源優勢。也別忘了,資本市場同樣熱愛騰訊,時至今日,一個騰訊的市值依然幾乎相當于整個北京互聯網產業的價值。
互聯網不是惟一。南山有中國最大的特種計算機企業研祥,有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有中國最大的激光器械企業大族激光,有中國最大的汽車電子企業航盛,有中國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金蝶。
中國最大的通訊制造商華為和中興,華為起步于南山,中興扎根于南山;而被譽為“中國惟一能與蘋果抗衡的公司”大疆科技,同樣也在南山。
在每一個產業革新的時代,南山都孕育著產業領軍企業。家電興起的時代,南山誕生了康佳;手機風行的時代,南山誕生了金立;而在智能手機時代,“中華酷聯”中的中興、酷派都在南山。
遠離政治中心,讓南山的創新充滿了草根氣息和市場特色,也讓其更貼近“創新、合作、開放、熱衷改變”的硅谷精神。而作為改革開放的起點,南山具有最原始的深圳創新基因,正是在“硅谷精神”和深圳基因的結合下,才誕生了騰訊、中興、邁瑞這樣的巨型企業和大疆這樣的隱形冠軍,形成電子信息、互聯網等優勢產業集群。
硅谷精神所在的創新沃土,必定是資金投入的寵兒。南山區內已經培育出108家上市企業(不包括新三板上市企業),堪稱中國上市企業聚集度最高的地區。其中,集中在電子信息、互聯網和先進裝備制造業三大行業的企業達73家,占比超7成。
更加重要的是,南山區上市的企業絕大部分為充滿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完美融合,滿滿的是“學而優則富”的正能量。
曾有業內人士戲稱,中國風投1/3在深圳,深圳風投大半在南山,數據未免夸張,但事實絕不虛假。如果說硅谷是有頭腦的野心家的樂園,南山也在由相似的野心家們演繹著相似的故事。
海淀:最具資源稟賦
提到海淀,一個中關村就夠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中關村自建立之初便被冠以“中國硅谷”的稱號和使命,資源稟賦無可企及。
“國家驅動+學院創新”是海淀的王牌。中關村擁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6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2013年,北京的“千人計劃”人才,80%在中關村地區,“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人才,80%聚集在中關村地區。
因為中關村,海淀成長出以聯想柳傳志、百度李彥宏、博奧生物程京、中星微電子鄧中翰、科興生物尹衛東、碧水源文劍平、神霧熱能吳道洪、創新工場李開復為代表的一大批“知本家”。
因為中關村,海淀擁有了車庫咖啡、3W咖啡和貝塔咖啡等讓創業者和創投家們心馳神往的新圣地,創投文化緊扣硅谷脈搏。中關村發展創業投資已經有十年的歷史,早在大多數國人尚不知“PE”、“VC”為何物的2001年,中關村就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試點工作。如今,中關村同樣是中國股權投資最活躍的區域,也是創業投資機構和創業企業的天堂。
中關村的科技企業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派是以聯想和小米為代表的PC和手機企業,他們的競爭力體現在品牌、渠道和營銷,技術上并無過人之處;另一派是名聲在外的互聯網企業,百度、奇虎、新浪、搜狐、優酷、愛奇藝等等。由聯想、小米、百度、京東等巨頭所引領的科技航母戰斗群的集聚力量,讓海淀勇往直前地走在比肩硅谷的大路上。
濱江:最具商業未來
如果沒有阿里,濱江將會怎樣?
在北京不得志的馬云最終在濱江成就了首富大業,在上海摔了跤的阿里最終在濱江成就了萬億平臺。同樣,阿里讓濱江躋身于中國最強硅谷陣營。
一座城成就一個巨頭,一個巨頭升華一座城。濱江的硅谷要素,最濃重的還是以阿里巴巴為核心的電子商務,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基因,離不開濱江的一方水土。電子商務是最為依托現實經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江浙地區有著中國最龐大的產業鏈分工體系,濱江就在區域的中心地帶。
濱江周邊,有溫州、常州的加工企業和制造企業為基礎的產業帶,有義烏、寧波對外貿易發達的商貿集中地,有桐廬的“物流兵團”,從而讓阿里巴巴有了眾星拱月的發達資源網絡。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最先騰飛的地區,浙江有著較強的政府服務意識以及民營經濟體系,從而造就了發達的中小企業商貿體系、民間融資體系、信用體系以及交通物流體系,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客戶基礎。
濱江方圓不足百里的土地上,集聚了32家上市公司。除了阿里巴巴,還有天鴿互動、士蘭微電子、恒生電子、信雅達等一批科技人員創辦的上市企業,也曾上演過UT斯達康為代表的變革奇跡。
在濱江,有智慧安防國內前三強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宇視科技;有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濱江的商業力量,正在悄悄地改變著中國科技的產業形態。從商業未來而言,濱江必將成為打造技術與商業互相融合創新的智慧之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