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律師之手的《拿什么給你辯護,兄弟》,在其“創作談”中言辭鑿鑿地表明素材源于代理過的一樁鄉村殺人案,說案情與小說本身沒有多少區別,并一再發出虛構難敵現實精彩的慨嘆。其用意是讓我們透過日益凋零的鄉村景象,聽到喪失最后尊嚴后無助的吶喊。
鄉村即使無助仍有吶喊的提醒,沸騰的城市本應該蓬勃的青春,又是怎樣演變成一樁樁跳樓慘劇的呢?《303往事》略帶偏執任性的敘述,與其說為此樹起來一座青春隕落的墓碑,不如說主人公難以抑制隕落的過程,沒有絲毫抵御隕落的能力,甚至活著本身就已經死去的狀態,顯得如此的輕飄又如此的沉重,這才是究其原因的癥結所在。
現實即使沉重歷史仍有壯歌回響,并且來自高原。散文家曾紀鑫的《高原壯歌》又一次把耳熟能詳的文成公主入藏故事詳盡地演繹一遍,其實留戀的是一種曠古的胸襟!
當代文學最重要文學刊物之一的《十月》常務副主編陳東捷先生,與當代著名青年評論家李云雷先生,作為“名刊名編訪談錄”重要的嘉賓,提問與回答中讓我們看到《十月》與其他名刊的不同、并在形成自己穩健特點的同時,辦刊人參與“構筑別有意味的世界”、“觸摸堅硬現實背后柔弱和隱秘”的態度,大概是文學之所以意味深長的重要環節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