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奎
(西平縣人民醫院心內科 河南駐馬店 463900)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醫療條件的改善,經皮冠脈內球囊成形術及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成為現階段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使用藥物洗脫支架治療可以解決血管壁彈性回縮、新生內膜過度增生、術后平滑肌細胞增殖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冠狀動脈血管壁再狹窄問題[1],同時應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為提高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遠期預后,西平縣人民醫院對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展開研究,現將臨床治療過程及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西平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齡43~77歲,平均54.8歲;病程4 d~9 a,平均3.9 a。其中37例合并高血壓,35例合并高脂血癥,26例合并糖尿病。將9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各4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近期均無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應用史,無腫瘤及長期慢性疾病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前3日每日及術后口服阿司匹林0.1 g,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氯吡格雷,首次劑量300 mg,第2日改劑量為每日75 mg。所有患者連續用藥12個月。
1.3 療效觀察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 a的隨訪,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發生率、再次住院率、晚期血栓發生率及死亡率[2]。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心血管事件在發生率、再次住院率、晚期血栓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死亡率方面,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金屬裸支架植入術、經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術是冠心病介入治療發展的3個階段[3]。經過臨床資料證實,通過應用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術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后心臟不良事件的再發生率,包括患者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等[4],同時在針對復雜病變患者的治療上可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如降低手術后晚期冠狀動脈血管腔丟失率及降低冠狀動脈血管再狹窄發生率等[5]。冠心病患者可以呈現血液黏滯度異常改變,且隨病情的嚴重程度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

表1 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發生率、再次住院率等比較[n,(%)]
氯吡格雷為一種ADP受體拮抗劑,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其主要作用機理為通過阻礙纖維蛋白原與糖蛋白Ⅱb及Ⅲa受體結合,達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氯吡格雷為藥物前體[6],進入人體后可以發生氧化作用形成2-氧基-氯吡格雷,然后再發生水解反應,形成一種活性代謝物,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和2B6可以起到調節氧化作用的效果,同時1A1、1A2及2C19也有類似的調節作用[7]。通過研究發現,此種活性代謝物可以與血小板受體發生不可逆結合,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改善血液黏滯現象。同時使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有研究證實,過早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是支架內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8],使用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液凝固,提高患者遠期療效。
由本文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術后遠期隨訪中心血管事件再發生率、再次住院率、晚期血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率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術時,需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且長期聯合應用氯吡格雷治療效果好,可以提高患者遠期預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謝陽,吳強,吳敏,等.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術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8(32):1557-1559.
[2]張強,馬長生,聶紹平,等.藥物洗脫支架置入后氯吡格雷療程及其對支架血栓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9,17(3):147-152.
[3]范芮,王芙蓉.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藥物和介入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393-394.
[4]魏靜霞.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藥物和介入治療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6):123-124.
[5]姬會霞,李玉新,王艷紅,等.穩定型心絞痛介入與藥物治療的長期療效觀察與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11):192-193.
[6]王雅鋒.心絞痛介入治療與藥物治療的長期療效對比[J].當代醫學,2011,17(30):10-11.
[7]杜慧鋒.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用藥物及介入治療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106-107.
[8]王艷紅,欒獻亭,王玉曉.心絞痛介入與藥物治療的長期療效觀察[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9,9(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