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7月30日,我們一行50人浩浩蕩蕩地踏上去內蒙古植樹的旅途。
出發之前曾設想過各種艱辛的狀況,但是直到第二天到達沙漠深處才發現,條件艱苦遠超過自己的任何想象。當一陣風在沙漠上吹過時,會揚起漫天的沙塵,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這里都干旱無雨,冬天沙地變成凍土,寸草不生。很難想象這里是曾經水草豐美的大草原,養活了無數的牧民和牛羊。由于環境惡劣,當地人的生活也很窮苦。
從前人們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不顧一切地破壞環境,百年后環境反過來“報復”我們。去沙漠種樹,好歹算是我們對地球的賠罪,希望從種下這些種子開始,我們能和自然界重歸于好,我想。
7月30日
上海出發-沈陽-內蒙古
乘坐早班飛機經由上海、沈陽到達內蒙,然后在機場換乘大巴至大青溝景區晚餐。晚上住在科左后旗的甘旗卡鎮,唯一的一家三星級賓館。到達大青溝的蒙古包時天還很亮,這里的夏天有充足的日照時間。
7月31日
種樹的第一天
上午7點半從甘旗卡的賓館出發,先乘坐1小時大巴,到了大巴無法進入的地點,再換乘1小時的吉普車進入沙漠深處。上午一起種下200棵松樹,下午打草方格。
8月1日
種樹的第二天
上午乘坐大巴和拖拉機,抵達公司2008年種下的松樹林除草,下午給松樹剪樹枝。
8月2日
種樹的第三天
上午沙漠徒步,聽大龍老師講解科爾沁的前世今生。在這里政府為剛種下的樹木搭起了圍欄,防止牧民的牛羊啃食剛長出的樹根和小草。但是偶爾會有牧民趁天黑偷偷把牛羊放進去吃草,所以也經常會看到枯死的樹苗。也許對于仍處于貧困線的當地人來說,所謂的環保是很遙遠的事情,當下的溫飽才是生活的剛需。回想起以前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為了生存而破壞環境,直到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力氣去治理環境。
下午為楊樹剪枝,半途遭遇變天打雷所以匆匆離開,至此所有的植樹活動全部結束。
晚上與日本團隊晚宴,見到了已經10次跟著富士集團來到內蒙古種樹的森田先生。他已經68歲高齡,從公司退休后基本都是自費參加植樹活動,和年輕人一樣參與各種體力勞動。
8月3日
內蒙古-沈陽-返回上海
出發前媽媽很不解,說不明白為什么我們公司要去如此遙遠的地方植樹造林。確實沙漠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如果我們持續地消耗地球資源,誰知道哪一天那些災害性的氣候和環境會不會近在咫尺。富士膠片從1997年起就在中國植樹,一晃已經17年整。與我們合作的綠化網絡是一家專業的綠化NPO組織,本次活動中有幸見到了他們的創始人北浦先生和大龍先生。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很難想象真的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跨越國境來到內蒙古改善環境,在當地人不解的目光中默默地種樹,在沙漠的烈日暴曬下堅持了快20年,直到沙漠中慢慢出現綠洲。他們做著很了不起的事情,看起來卻如此平凡樸實。
當踏上啟程飛機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考參與植樹活動的意義。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保、健康、食品安全,我們都希望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但似乎從沒想過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生活在上海這樣步履匆匆的都市,即使偶爾得閑想起要種點什么,也不過是買兩盆花草裝點家里的窗臺。也許不是親眼所見,不會相信沙漠化已經嚴重侵襲了當地人的生活、不會相信治沙不僅僅是種一片樹林那么簡單、更不會相信有人竟然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去改變被我們破壞的環境。
回到上海以后,我盡可能地改變打印的習慣,比如盡量不打印,實在要打印的情況下則使用廢紙,并且盡可能地縮小排版,在一張紙上多打印點內容。同時我也盡力影響身邊的人節約用紙。因為了解到一棵樹苗長大成材至少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砍下一棵參天大樹也許用不了一小時,任何環保的口號如果不付諸于實際行動,都只是流于形式的偽善而已。
從內蒙古回來有很多感想,可惜表達能力有限,不能一一寫下。但是很幸運能夠參與這次大型公益活動,在此過程中結識了一群在環保方面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人生即使一期一會,還是很高興遇見你們——就如同我已知道種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還是愿意和你們一起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