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公路進到村頭,便民路修到院頭,家家新蓋了小洋樓,室內貼上了地板磚,添置了新家具,廁所新安了潔白的便盆,自來水進到廚房、廁所,沼氣爐火正旺……這是日前記者在連平縣中村村采訪時所見的一幕。村民謝大娘樂哈哈地告訴記者,蜜桃就是他們的“致富果”,“自從種上鷹嘴蜜桃后,我們這里的農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家家蓋了新房子,很多農民都裝修了新房。”據悉她家的裝修就花了近5萬元。
據了解,連平縣上坪鎮中村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村,又是邊遠山區村。全村546戶,山地面積21892畝。2001年該村還是一個特困村,人均收入只有1676元,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戶達198戶,占44.5%。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提出加強縣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格局以來,中村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結合自身的地理優勢和氣候特點,將發展蜜桃作為村特色主導產業,開發旅游經濟,村民逐漸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希望在山,致富在桃
沿著105國道,距連平縣城約25公里路程,記者一行到達中村鷹嘴蜜桃基地,村黨支部書記謝明玖已早早等候,盡管蜜桃已下市,但大家一邊在散發著濃郁桃香的果園中暢游,一邊呼吸著泛著山野清新味道的新鮮空氣,不禁心曠神怡。
謝明玖介紹,因為中村的土壤呈酸性,冬天不太冷且不長,這種環境比較適合蜜桃生長。該鎮根據這種自然資源優勢,與當地農民群眾有種蜜桃的習慣結合起來,提出了“希望在山,致富在桃”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鷹嘴蜜桃以其果大、清甜、爽脆、有蜜味聞名,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和省、市農科專家的調研,證實了上坪鎮中村的蜜桃是全省少有的優良品種。于是政府大力推廣蜜桃種植,把蜜桃生產定為連平縣“一鎮一品”的特色經濟。從2002年開始,中村村民興起了鷹嘴蜜桃的種植熱潮。種植面積從原來的500畝,發展到現在的6500畝,成為名副其實的蜜桃專業村。
為有效提高鷹嘴蜜桃的產業化水平,政府指導農戶統一育苗,為果農提供優質果苗。對部分果園退化的品種,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提純復壯、優化品種,保證果苗質量。同時縣科委會同縣關工委、縣老促會每年舉辦一、二期蜜桃技術培訓班,聘請華農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蜜桃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后,按照村民自愿互利的原則成立桃農協會,并為會員的生產、經營提供物質、技術、銷售、信息等指導服務。
為保證桃子品質,幫助果農實現增產增收目標,今年,連平縣科技、農業等有關部門和上坪鎮政府就多次邀請省專家到該鎮一些桃園調研,指導農戶給桃樹殺蟲、治病、施肥。加上果農們經過多年種桃,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而且今年天氣好,蜜桃掛果量明顯提高,產量達到60多萬斤,戶均種桃收入達5萬元。
在蜜桃銷售方面,除舉辦蜜桃推介會、路邊擺攤、進園采摘、電話派送外,從2007年起,村里幾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合力創辦了銷售網站,幫助家鄉桃農銷售鷹嘴蜜桃,實現銷售形式多樣化。
桃農謝朝漢告訴記者,由于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種植技術,他家的桃子又大又清甜爽口,5萬多斤的桃子足不出戶一下子就賣光了,單靠種桃這一產業就為他家賺取了30多萬元的純收入。
發展旅游,形成經濟循環圈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增收。連平的鷹嘴蜜桃產業帶來的不僅是產業效益,還有“蜜桃效益”帶來的旅游收入和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宣傳效應。連平旅游局負責人表示,連平鷹嘴蜜桃基地周邊有連綿的青山,清澈的溪流,神奇巖洞,寬闊的田野,古老的客家圍屋……這些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鷹嘴蜜桃作為旅游熱點產品對連平的旅游業影響很大,光是“三月賞花、七月品桃”期間,旅游總人數可突破30萬人次,旅游收入可達2.2億元,連平無形中就增加了5-6個旅游黃金周。
“鷹嘴蜜桃產業還帶動了當地的飲食業?!敝写宕逯魅沃x文修高興地告訴記者,村民開飯店,將剩飯剩菜喂豬,豬糞豬尿育桃樹,桃樹結出品質好的桃子,好桃子送給顧客品嘗,真正做到“一條龍”生產和服務。顧客來了,還可吃到農家養的豬,以及雞、鴨、鵝、四大家魚和種的新鮮蔬菜等,所以在這方面,使中村的經濟收入翻了一番。
注重民生,
建美麗宜居新鄉村
為構建美麗宜居新鄉村,中村加快建設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了解決行路難,2005年完成了2.1公里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設;投資20萬元建自來水工程,解決全村人飲水安全問題;由村集體為村民墊資參合費用,實現了全村100%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委根據各個村民小組的實際,具體實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建設、田間溝渠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
“村民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這樣的中村人才是幸福的。”謝明玖介紹,為了提高村民的素質,中村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如設立專項教育基金,創辦各種培訓班,改善學校環境,形成“家家戶戶進課堂、全村村民學習忙”的氛圍。如今中村已經建成了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閑活動中心,每個自然村都有戶外健身走廊和籃球場。
如今,中村街道寬闊、干凈衛生,小樓鱗次櫛比,市場繁榮,商業網點星羅棋布,嶄新的村容村貌、一流的基礎設施,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群山腹部,被人們詼諧地稱為“深山都市”。中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小康村”、“和諧村”,成為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