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芷菱++++++周炯峰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劑量阿司匹林在冠心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后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PCI的202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簡單抽樣法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1例,A組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0.1 g/d),B組給予高劑量阿司匹林(0.3 g/d)。比較兩組治療后6個月隨訪期內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記錄其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12個月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B兩組治療后6、12個月血栓烷B2及總膽固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B組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個月兩組各項指標均較治療6個月后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3.86%,B組為15.84%,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9,P>0.05)。 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行PCI后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阿司匹林;不良腦血管事件
[中圖分類號] R9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c)-0070-03
介入手術后阿司匹林的應用劑量一直是國內外研究討論的熱門話題。部分外國專家學者研究指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給予患者81 mg/d的阿司匹林可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降低出血率及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1]。由于國內就該方面的研究報道一直較少,亞洲人對PCI術后給予阿司匹林的最佳耐受劑量仍成為國內該領域各學者研究的重點內容[2]。本研究探討介入手術聯合不同劑量阿司匹林在預防不良腦血管事件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PCI的202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通過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內成像技術,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3]。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意識不清或表達障礙者,相關藥物過敏者,抗凝異常者,阿司匹林抵抗者。其中男125例,女77例;年齡21~74歲,平均(57.3±5.4)歲。根據簡單抽樣法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PCI手術方法 ①術前行常規冠狀動脈造影術(CAG),后利用QCA測定冠狀動脈病灶狹窄度;②對病灶狹窄度>70%的患者行心臟支架手術。
1.2.2 術后給藥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給予氯呲格雷片(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BJ16743),0.075 g/d,口服,1次/d(用藥12個月)+依諾肝素鈉注射液(Aventis Pharma Specialitis,3SM20),0.4 ml/d,皮下注射,1次/d(用藥3~5 d)+卡托普利片(北京京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130901A),0.0125 g/次,口服,3次/d(長期)+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膠囊(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026),0.05 g/d,口服,1次/d(長期)。此外,兩組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BJ16743),其中A組以0.1 g/d維持治療,B組以0.3 g/d維持治療,療程為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及治療后6個月隨訪期內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記錄其血栓烷B2、膽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12個月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B兩組治療后6、12個月血栓烷B2及總膽固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B組TG及LDL-C水平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個月兩組各項指標均較治療6個月后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治療后兩組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后A組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3.86%,B組為15.84%,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9,P>0.05)(表2)。
3 討論
作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方案之一,介入術可有效降低患者冠狀動脈再狹窄率[4],提高其預后質量。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醫療器械的更進及臨床治療技術的改善,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心臟旁路移植手術)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冠心病患者的青睞,其接受度也日益提高。但由于藥物洗脫支架上聚合物涂層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損害性[5],隨著年歲的積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易逐漸積聚于冠狀動脈血管內[6],引發變態反應及炎癥反應[7],導致支架血栓發病風險增加,對患者生命安全不利。
余細勇等[8]研究者證實,血漿miR-126是預測PCI術后心臟主要不良事件的主要生物標志物。為了有效降低心臟旁路移植手術術后不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必須長期給予抗血栓類藥物起到消栓溶栓作用,阿司匹林作為最常見的抗栓藥物被廣泛應用于抑制PCI術后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的臨床干預過程中,臨床治療效果已經得到證實,但其應用劑量一直存在爭議。早前已有部分外國學者指出阿司匹林的最佳給藥劑量為81 mg/d,但由于我國此類研究報告較少,該劑量是否適用于廣大亞洲患者體質仍成為國內專家探討的重點話題。endprint
本研究發現,低劑量阿司匹林給藥組(A組)患者治療后血栓烷B2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與高劑量給藥組(B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阿司匹林給藥劑量的高低與該藥物對血栓烷B2水平的影響程度無關[9]。臨床研究證實,血栓烷(素)A2(TXA2)具有強大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血栓烷B2作為推測TXA2含量的有效指標[10],其濃度降低表示患者治療后TXA2水平降低,血小板凝聚能力減弱。阿司匹林可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1[11],以乙酰化絲氨酸的方式達到阻滯TXA2形成的目的,突顯其對血栓的預防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A組TG、LDL-C水平降幅不及B組,表明阿司匹林的降脂作用同樣突出,患者服藥后可改善其血脂濃度,降低血管阻塞的發生率。較高劑量阿司匹林服藥效果就TG及LDL-C改善情況而言優于低劑量組,但對部分耐受性不足或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而言,低劑量耐受性更高、藥物毒副作用反應更小,臨床應用價值更廣闊。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良好抗血栓及降脂作用,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低,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念中,陳少萍,石秀英,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口服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1):18-25.
[2] 劉焱,孫麗萍,王會穎等.心腦舒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干預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及實驗室指標的療效評估[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5):518-519.
[3] CN-WS.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S].2010.
[4] 劉焱.中西醫結合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療效評估[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大會暨糖尿病論壇論文集[C].2010:140-142.
[5] 劉俊輝,劉文嫻,陳立穎,等.不規范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546-548.
[6] 田銳,呂樹錚,柳弘,等.老年人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后應用西洛他唑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3):185-188.
[7] 王悅,李雅君.質子泵抑制劑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3, 8(1):10-11.
[8] 余細勇,陳紀言,鄭志偉,等.血漿miR-126作為潛在預測PCI術后心臟主要不良事件的生物標記物[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2:179-180.
[9] 何小燕,谷玉平.腦血管病患者與阿司匹林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1203-1204.
[10] 唐念中.PCI術后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3.
[11] 郭敏,王靜,鄒陽春,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抗血小板治療聯合不同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道出血的預防作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 11(11):833-836.
(收稿日期:2014-08-21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本研究發現,低劑量阿司匹林給藥組(A組)患者治療后血栓烷B2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與高劑量給藥組(B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阿司匹林給藥劑量的高低與該藥物對血栓烷B2水平的影響程度無關[9]。臨床研究證實,血栓烷(素)A2(TXA2)具有強大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血栓烷B2作為推測TXA2含量的有效指標[10],其濃度降低表示患者治療后TXA2水平降低,血小板凝聚能力減弱。阿司匹林可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1[11],以乙酰化絲氨酸的方式達到阻滯TXA2形成的目的,突顯其對血栓的預防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A組TG、LDL-C水平降幅不及B組,表明阿司匹林的降脂作用同樣突出,患者服藥后可改善其血脂濃度,降低血管阻塞的發生率。較高劑量阿司匹林服藥效果就TG及LDL-C改善情況而言優于低劑量組,但對部分耐受性不足或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而言,低劑量耐受性更高、藥物毒副作用反應更小,臨床應用價值更廣闊。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良好抗血栓及降脂作用,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低,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念中,陳少萍,石秀英,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口服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1):18-25.
[2] 劉焱,孫麗萍,王會穎等.心腦舒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干預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及實驗室指標的療效評估[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5):518-519.
[3] CN-WS.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S].2010.
[4] 劉焱.中西醫結合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療效評估[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大會暨糖尿病論壇論文集[C].2010:140-142.
[5] 劉俊輝,劉文嫻,陳立穎,等.不規范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546-548.
[6] 田銳,呂樹錚,柳弘,等.老年人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后應用西洛他唑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3):185-188.
[7] 王悅,李雅君.質子泵抑制劑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3, 8(1):10-11.
[8] 余細勇,陳紀言,鄭志偉,等.血漿miR-126作為潛在預測PCI術后心臟主要不良事件的生物標記物[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2:179-180.
[9] 何小燕,谷玉平.腦血管病患者與阿司匹林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1203-1204.
[10] 唐念中.PCI術后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3.
[11] 郭敏,王靜,鄒陽春,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抗血小板治療聯合不同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道出血的預防作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 11(11):833-836.
(收稿日期:2014-08-21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本研究發現,低劑量阿司匹林給藥組(A組)患者治療后血栓烷B2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與高劑量給藥組(B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阿司匹林給藥劑量的高低與該藥物對血栓烷B2水平的影響程度無關[9]。臨床研究證實,血栓烷(素)A2(TXA2)具有強大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血栓烷B2作為推測TXA2含量的有效指標[10],其濃度降低表示患者治療后TXA2水平降低,血小板凝聚能力減弱。阿司匹林可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1[11],以乙酰化絲氨酸的方式達到阻滯TXA2形成的目的,突顯其對血栓的預防作用。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A組TG、LDL-C水平降幅不及B組,表明阿司匹林的降脂作用同樣突出,患者服藥后可改善其血脂濃度,降低血管阻塞的發生率。較高劑量阿司匹林服藥效果就TG及LDL-C改善情況而言優于低劑量組,但對部分耐受性不足或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而言,低劑量耐受性更高、藥物毒副作用反應更小,臨床應用價值更廣闊。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良好抗血栓及降脂作用,不良腦血管事件發生率低,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唐念中,陳少萍,石秀英,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口服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1):18-25.
[2] 劉焱,孫麗萍,王會穎等.心腦舒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干預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及實驗室指標的療效評估[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5):518-519.
[3] CN-WS.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S].2010.
[4] 劉焱.中西醫結合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療效評估[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大會暨糖尿病論壇論文集[C].2010:140-142.
[5] 劉俊輝,劉文嫻,陳立穎,等.不規范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7):546-548.
[6] 田銳,呂樹錚,柳弘,等.老年人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后應用西洛他唑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2,31(3):185-188.
[7] 王悅,李雅君.質子泵抑制劑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3, 8(1):10-11.
[8] 余細勇,陳紀言,鄭志偉,等.血漿miR-126作為潛在預測PCI術后心臟主要不良事件的生物標記物[A]//第十三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2:179-180.
[9] 何小燕,谷玉平.腦血管病患者與阿司匹林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1203-1204.
[10] 唐念中.PCI術后低劑量與高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3.
[11] 郭敏,王靜,鄒陽春,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抗血小板治療聯合不同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道出血的預防作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2, 11(11):833-836.
(收稿日期:2014-08-21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