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釵
摘 要:信息社會,人們每天都要與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打交道,能否快捷有效地組織并存儲、檢索數據,以及在成千上萬的數據中快速、高效地獲取信息,成為決定一個人在信息社會中生存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高中階段中,《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選修課程,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但現實中,學生對數據管理的認識基本上都是“零”基礎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可預見的問題,該文就此闡述一些實踐中探索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創設情境 設疑引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39-01
教科版的高中信息技術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以“初識數據管理→數據組織與存儲→數據應用與維護”這一主線,由淺入深地呈現學習內容。高中階段,學生對數據庫的認識基本上是“零”基礎,故教材選用ACCESS這一操作性強、簡單易懂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例來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
1 創設精彩情境,讓枯燥的理論課堂也“活”起來
例1:巧用課前3分鐘。
筆者喜歡旅行、看書,在學習第1章第1節《初識數據管理》的課前3分鐘,筆者給學生欣賞一些之前旅行的精彩瞬間的照片,利用學生普遍對老師的課余生活也很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整個課堂一下子嘩然起來,學生的吸引力空前凝聚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接著,告訴學生可以利用放假時間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多閱讀一些書籍,借此推薦學生一本旅游游記書籍: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于是,問題產生了:如何購買到這本書籍呢?
巧設疑、巧引導:
問題一:如何購買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
學生開始自主討論了,最終達成三個方案:
(1)直接去書店買;(2)去書店前先打電話咨詢;(3)上淘寶網購。
當然,第2、3方案是最優方案。
問題二:不管是打電話還是上淘寶網購買,要告訴對方哪些內容?
學生都知道應該告訴書名和出版社名,很快地,學生得到的不僅有書名、出版社名,同時對方還告訴作者和價格的相關信息。
問題三:從這個例子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通過這一例子,學生更能體會到有效的數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快速、高效地獲取、檢索到所要的信息,方便指導我們的行動。在思考一個個問題時,學生的專注力一直被老師無形地牽引著,高度融入這一節枯燥的理論課堂中。通過自主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體現新課標中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地位。
例2:在游戲中愉悅地學習概念性的知識。
在學習現實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機器世界(數據模型)三個概念時學生一般比較難于理解,也比較乏味,通過在游戲中學習,效果非常好。
(1)游戲:(現實)。
留在最后的人可以獲得“小禮物”:全班選出25人,按照座位順序從1開始報數(1-3循環報),每次抽出報過3的人,最后剩下來的就是可以獲得“小禮物”的那個幸運者。
(2)分析算法(信息/概念)。
(3)編寫程序(機器/數據)(見圖1)。
2 競爭機制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實踐性課堂教學更加活躍
“數據存儲”這一節主要是學習如何創建數據表,以及如何在表中添加記錄,也是管理數據庫的基礎部分,本節課屬于實踐課,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非常濃烈。
例1:學校春季運動會馬上就要到了,前面已經學習了創建一個運動會報名信息庫,但只是一個空數據庫,那如何將每個運動員的信息存儲到數據庫呢?分成四組,看哪組最快、最準確?
這個例子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于學生理解。但如何存儲數據到數據庫是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一個問題。筆者只是啟發誘導學生報名時對學生這個實體的屬性如: 運動員編號、姓名、性別、所在班級、參賽組別、參賽項目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本,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漸漸摸索出使用設計器創建數據表的方法,但是,對于數據類型有些學生會出現一些類型設置錯誤。比如默認的字段數據類型都是文本型,一部分學生沒有修改成相應正確的數據類型,每個字段全部是文本型,因為學生對數據類型的作用不太清楚,故此要引導、啟發學生理解不同數據類型可以接受的數據不一樣。
在學生自主探究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姓名”不超過20個字符。
問題2:“性別”字段如何設置,使得添加記錄時能更加方便、快速輸入?
通過2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字段屬性的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很快地創建好數據表,可以讓這類接受能力快的學生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指導本組成員完成數據表的創建,最后,看哪一組整組完成的最好最快,通過引入競爭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交流的協作精神,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這時,一個學生提出疑問:最近眾所周知的馬航MH370航班失事,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在為同胞心痛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航班上每個乘客的信息保存在哪?如果快速地檢索并獲取某一航班中所有人的信息?
例2:如何設計一個簡單的航班乘客信息的信息庫?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很欣喜地看到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應該說這是學生信息素養得到提高的一個非常好的表現,學會將信息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回歸現實生活,這也是一種創新精神。所以,應該給予鼓勵與肯定。在這個問題中,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很多,比如要分析一般情況下航班信息查詢系統中包含哪些信息?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并學習了一些航班訂票系統的系統信息,學生同時也學到了乘客信息庫只是航班訂票系統其中的一個模塊,最終每組都能上交一個簡單的乘客信息庫,這是本節的一大收獲和亮點。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授人以漁”,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說本節課非常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數據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用廣泛,故《數據管理技術》的課堂教學應該多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任務,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數據庫在管理數據的優勢。通過創設精彩的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使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據管理技術(選修)[M].教育科學出版社.
[3 沈天毅.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教學體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6).endprint
摘 要:信息社會,人們每天都要與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打交道,能否快捷有效地組織并存儲、檢索數據,以及在成千上萬的數據中快速、高效地獲取信息,成為決定一個人在信息社會中生存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高中階段中,《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選修課程,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但現實中,學生對數據管理的認識基本上都是“零”基礎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可預見的問題,該文就此闡述一些實踐中探索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創設情境 設疑引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39-01
教科版的高中信息技術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以“初識數據管理→數據組織與存儲→數據應用與維護”這一主線,由淺入深地呈現學習內容。高中階段,學生對數據庫的認識基本上是“零”基礎,故教材選用ACCESS這一操作性強、簡單易懂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例來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
1 創設精彩情境,讓枯燥的理論課堂也“活”起來
例1:巧用課前3分鐘。
筆者喜歡旅行、看書,在學習第1章第1節《初識數據管理》的課前3分鐘,筆者給學生欣賞一些之前旅行的精彩瞬間的照片,利用學生普遍對老師的課余生活也很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整個課堂一下子嘩然起來,學生的吸引力空前凝聚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接著,告訴學生可以利用放假時間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多閱讀一些書籍,借此推薦學生一本旅游游記書籍: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于是,問題產生了:如何購買到這本書籍呢?
巧設疑、巧引導:
問題一:如何購買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
學生開始自主討論了,最終達成三個方案:
(1)直接去書店買;(2)去書店前先打電話咨詢;(3)上淘寶網購。
當然,第2、3方案是最優方案。
問題二:不管是打電話還是上淘寶網購買,要告訴對方哪些內容?
學生都知道應該告訴書名和出版社名,很快地,學生得到的不僅有書名、出版社名,同時對方還告訴作者和價格的相關信息。
問題三:從這個例子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通過這一例子,學生更能體會到有效的數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快速、高效地獲取、檢索到所要的信息,方便指導我們的行動。在思考一個個問題時,學生的專注力一直被老師無形地牽引著,高度融入這一節枯燥的理論課堂中。通過自主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體現新課標中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地位。
例2:在游戲中愉悅地學習概念性的知識。
在學習現實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機器世界(數據模型)三個概念時學生一般比較難于理解,也比較乏味,通過在游戲中學習,效果非常好。
(1)游戲:(現實)。
留在最后的人可以獲得“小禮物”:全班選出25人,按照座位順序從1開始報數(1-3循環報),每次抽出報過3的人,最后剩下來的就是可以獲得“小禮物”的那個幸運者。
(2)分析算法(信息/概念)。
(3)編寫程序(機器/數據)(見圖1)。
2 競爭機制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實踐性課堂教學更加活躍
“數據存儲”這一節主要是學習如何創建數據表,以及如何在表中添加記錄,也是管理數據庫的基礎部分,本節課屬于實踐課,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非常濃烈。
例1:學校春季運動會馬上就要到了,前面已經學習了創建一個運動會報名信息庫,但只是一個空數據庫,那如何將每個運動員的信息存儲到數據庫呢?分成四組,看哪組最快、最準確?
這個例子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于學生理解。但如何存儲數據到數據庫是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一個問題。筆者只是啟發誘導學生報名時對學生這個實體的屬性如: 運動員編號、姓名、性別、所在班級、參賽組別、參賽項目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本,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漸漸摸索出使用設計器創建數據表的方法,但是,對于數據類型有些學生會出現一些類型設置錯誤。比如默認的字段數據類型都是文本型,一部分學生沒有修改成相應正確的數據類型,每個字段全部是文本型,因為學生對數據類型的作用不太清楚,故此要引導、啟發學生理解不同數據類型可以接受的數據不一樣。
在學生自主探究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姓名”不超過20個字符。
問題2:“性別”字段如何設置,使得添加記錄時能更加方便、快速輸入?
通過2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字段屬性的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很快地創建好數據表,可以讓這類接受能力快的學生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指導本組成員完成數據表的創建,最后,看哪一組整組完成的最好最快,通過引入競爭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交流的協作精神,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這時,一個學生提出疑問:最近眾所周知的馬航MH370航班失事,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在為同胞心痛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航班上每個乘客的信息保存在哪?如果快速地檢索并獲取某一航班中所有人的信息?
例2:如何設計一個簡單的航班乘客信息的信息庫?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很欣喜地看到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應該說這是學生信息素養得到提高的一個非常好的表現,學會將信息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回歸現實生活,這也是一種創新精神。所以,應該給予鼓勵與肯定。在這個問題中,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很多,比如要分析一般情況下航班信息查詢系統中包含哪些信息?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并學習了一些航班訂票系統的系統信息,學生同時也學到了乘客信息庫只是航班訂票系統其中的一個模塊,最終每組都能上交一個簡單的乘客信息庫,這是本節的一大收獲和亮點。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授人以漁”,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說本節課非常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數據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用廣泛,故《數據管理技術》的課堂教學應該多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任務,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數據庫在管理數據的優勢。通過創設精彩的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使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據管理技術(選修)[M].教育科學出版社.
[3 沈天毅.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教學體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6).endprint
摘 要:信息社會,人們每天都要與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打交道,能否快捷有效地組織并存儲、檢索數據,以及在成千上萬的數據中快速、高效地獲取信息,成為決定一個人在信息社會中生存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高中階段中,《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選修課程,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但現實中,學生對數據管理的認識基本上都是“零”基礎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可預見的問題,該文就此闡述一些實踐中探索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創設情境 設疑引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39-01
教科版的高中信息技術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以“初識數據管理→數據組織與存儲→數據應用與維護”這一主線,由淺入深地呈現學習內容。高中階段,學生對數據庫的認識基本上是“零”基礎,故教材選用ACCESS這一操作性強、簡單易懂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例來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
1 創設精彩情境,讓枯燥的理論課堂也“活”起來
例1:巧用課前3分鐘。
筆者喜歡旅行、看書,在學習第1章第1節《初識數據管理》的課前3分鐘,筆者給學生欣賞一些之前旅行的精彩瞬間的照片,利用學生普遍對老師的課余生活也很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整個課堂一下子嘩然起來,學生的吸引力空前凝聚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接著,告訴學生可以利用放假時間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多閱讀一些書籍,借此推薦學生一本旅游游記書籍: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于是,問題產生了:如何購買到這本書籍呢?
巧設疑、巧引導:
問題一:如何購買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
學生開始自主討論了,最終達成三個方案:
(1)直接去書店買;(2)去書店前先打電話咨詢;(3)上淘寶網購。
當然,第2、3方案是最優方案。
問題二:不管是打電話還是上淘寶網購買,要告訴對方哪些內容?
學生都知道應該告訴書名和出版社名,很快地,學生得到的不僅有書名、出版社名,同時對方還告訴作者和價格的相關信息。
問題三:從這個例子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通過這一例子,學生更能體會到有效的數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快速、高效地獲取、檢索到所要的信息,方便指導我們的行動。在思考一個個問題時,學生的專注力一直被老師無形地牽引著,高度融入這一節枯燥的理論課堂中。通過自主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體現新課標中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地位。
例2:在游戲中愉悅地學習概念性的知識。
在學習現實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機器世界(數據模型)三個概念時學生一般比較難于理解,也比較乏味,通過在游戲中學習,效果非常好。
(1)游戲:(現實)。
留在最后的人可以獲得“小禮物”:全班選出25人,按照座位順序從1開始報數(1-3循環報),每次抽出報過3的人,最后剩下來的就是可以獲得“小禮物”的那個幸運者。
(2)分析算法(信息/概念)。
(3)編寫程序(機器/數據)(見圖1)。
2 競爭機制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實踐性課堂教學更加活躍
“數據存儲”這一節主要是學習如何創建數據表,以及如何在表中添加記錄,也是管理數據庫的基礎部分,本節課屬于實踐課,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非常濃烈。
例1:學校春季運動會馬上就要到了,前面已經學習了創建一個運動會報名信息庫,但只是一個空數據庫,那如何將每個運動員的信息存儲到數據庫呢?分成四組,看哪組最快、最準確?
這個例子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于學生理解。但如何存儲數據到數據庫是留給學生自主學習一個問題。筆者只是啟發誘導學生報名時對學生這個實體的屬性如: 運動員編號、姓名、性別、所在班級、參賽組別、參賽項目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本,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漸漸摸索出使用設計器創建數據表的方法,但是,對于數據類型有些學生會出現一些類型設置錯誤。比如默認的字段數據類型都是文本型,一部分學生沒有修改成相應正確的數據類型,每個字段全部是文本型,因為學生對數據類型的作用不太清楚,故此要引導、啟發學生理解不同數據類型可以接受的數據不一樣。
在學生自主探究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姓名”不超過20個字符。
問題2:“性別”字段如何設置,使得添加記錄時能更加方便、快速輸入?
通過2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字段屬性的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很快地創建好數據表,可以讓這類接受能力快的學生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指導本組成員完成數據表的創建,最后,看哪一組整組完成的最好最快,通過引入競爭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團結合作交流的協作精神,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這時,一個學生提出疑問:最近眾所周知的馬航MH370航班失事,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在為同胞心痛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航班上每個乘客的信息保存在哪?如果快速地檢索并獲取某一航班中所有人的信息?
例2:如何設計一個簡單的航班乘客信息的信息庫?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很欣喜地看到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應該說這是學生信息素養得到提高的一個非常好的表現,學會將信息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回歸現實生活,這也是一種創新精神。所以,應該給予鼓勵與肯定。在這個問題中,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很多,比如要分析一般情況下航班信息查詢系統中包含哪些信息?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并學習了一些航班訂票系統的系統信息,學生同時也學到了乘客信息庫只是航班訂票系統其中的一個模塊,最終每組都能上交一個簡單的乘客信息庫,這是本節的一大收獲和亮點。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授人以漁”,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說本節課非常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總之,數據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用廣泛,故《數據管理技術》的課堂教學應該多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任務,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數據庫在管理數據的優勢。通過創設精彩的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使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據管理技術(選修)[M].教育科學出版社.
[3 沈天毅.選修4《數據管理技術》教學體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