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我從上海飛到了洛杉磯,完全沒有刻意挑選,卻不幸選中了這個在美國歷史上最傷痛的日子,提前查詢航班的情況,也顯示這一天飛美國的航班相比其他日子更空一些,有一種大家諱莫如深的感覺。經過12小時的飛行順利抵達洛杉磯后,已是當地時間上午10點半,也是北京時間的凌晨1點半,怪不得我覺得自己處于一種相當疲倦的狀態。艷陽高照下我進入了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那刺眼的陽光也沒有擋住我耷拉的雙眼,同伴為了阻止我這種隨心所欲的生活節奏,強行拉著我去逛街,試圖把我從北京時間扭轉到美國時間。我夢游般地在商場穿梭,有一種站著都能睡著的感覺,直到洛杉磯時間下午5點半,我的生物鐘卻再一次伴隨著北京時間的早晨而漸漸變得越來越清醒,而這個時候洛杉磯的晚霞升起了,同時也意味著我無比清醒的白天再次來臨。我想:糟糕了,我又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倒時差狀態。
想起去年的加拿大之行,我也是這樣,經歷一夜又一夜的無眠,失眠像是一張無法躲避的大網,我越是試圖讓它遠離我,它卻越是如影隨形。或許失眠對于爬格子的人來說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總希望在這樣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能夠找到那一丁點兒的靈感,寫著寫著才發現靈感只是用來騙自己的玩意兒,最后剩下的只有對于失眠和倒時差的各種糾結和痛苦。
沒來美國之前,我們總是對這里充滿著無盡的遐想,總在想這里的天空,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一切是不是如我們在電影中見到的那樣,充滿著浪漫、紙醉金迷、神秘,甚至各種可以用上的詞匯。但是來到這里以后,我曾一度以為這是中國的某個城市,因為從長長的出關隊伍,到燦爛陽光下的街道,總能夠冷不丁地找到自己同胞的身影,國語幾乎到處能夠聽到,而在商場問“How much”最多的是中國人。在購物的場合,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是相當友好的,看來美國的GDP大部分是由中國同胞拉動的,而購物時,好不容易找上一個洋品牌,準備掏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買了一堆“Made in China”的商品。許多中國人趨之若鶩地來到這里,只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所謂的世界第一強國到底是怎樣的?身邊的很多朋友談到第一次來美國時,總是激動的,至于為啥激動,卻又道不出個所以然。最初或許只是對于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敬畏和憧憬吧,漸漸地,或許被這里的強大所吸引,于是乎美國的華裔也越來越多。
有調查顯示:中國產婦在洛杉磯生子已經成為了一種奇觀,有記者曾在洛杉磯的某條街短短50米內遭遇到10多個中國待產婦,而近10年來多次從上海到洛杉磯往返的航空公司的“金牌旅客”都是那些從洛杉磯剛剛獲得美國護照的小嬰兒們,一時間這也成為一場生育之旅最常走的路線。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來到這里,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扎根到這里,希望享受著美國優良的福利政策,也許若干年后,中文也會變成通用的語言在全世界游走。
我們在期待中文的大行其道,我們也在期待中國越來越強,現在是洛杉磯時間凌晨3點,我仍毫無睡意,想念周公,請把我帶走……
總策劃、總編輯:金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