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這本叫做《中界觀》的書記錄了一個室內設計師關于自己設計工作的思考脈絡和設計邏輯。正如作者本人所解釋的那樣,所謂“中”是指某種中間狀態,是在設立的“界”面與打破“界”面之間的“徘徊”。而在這樣的徘徊中,以一貫之的則是設計師的本心。
老實說大多數這類“坐而論道”的文章細讀起來都很容易讓人疲憊,因為有太多的概念穿插其中以至于讓人“消化不良”。但《中界觀》讀起來卻相對輕松。這不僅是因為在文字的組織過程中,作者出于設計師的習慣清晰地展示了自身的邏輯過程,并沒有企圖以概念取代思考,也因為行文選擇了對話這種獨特的形式,在與其他多位設計師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過程中慢慢展開。在對話的過程中,作者圍繞設計話題,展示了自己關于文化、傳統、教育,以至于外國風物等等主題的思考。
縱觀全書,作者以“中界觀”為線索,設置了三個篇章:卷一悖謬性、卷二異質性、卷三復雜性,從未來、當代和傳統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設計思想。同時書中也以很大的篇幅收錄了琚賓近年完成的18個項目作品,并通過圖像展示設計項目。通過文字展現設計思考和背后的邏輯。本書值得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相關從業人員借鑒和思考。
試讀:
出書,是件很大的事情。—直是這樣認為。
設計,算是個多義詞,心中所念、所想,因這不同的設計體系,也許會大不相同。在多義詞的定義里論述自己一直認為是不能輕易觸碰和形成的思想,當然是件更難的事情。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要出書了。
單獨的視覺藝術,好像是很難兼顧到設計這個立體的大舞臺。而單純的文字表述,在思想未成體系前,又顯得單薄了些。于是,選擇“對話”,單對、雙對、混合對,用來支持、討論未或已成型的一個或數個觀點。
對話的人,都是朋友,平日里聊天的話語也很精彩,優勢贊過笑過后,便云散煙消了,不甚可惜。借著這次出書,又一度進行深聊。過程中的感悟和精彩,相信收獲最大的是我。在這感謝了。
中界觀這個名詞,更準確地說是種觀念一目前我的一種動態的、前進的觀念。界,界面、界限、邊界。我們都有自己的思想的界和域。在突破和游離著的過程中。會有新能量誕生。于設計師來說。這歌界域交錯的空間是思想的溫床,是設計靈感來源的基礎。同時,也會跌加累積在你的設計壽元里。多言數窮,在多元的信息社會里,萬般變化,不若守中。
三個篇章的介紹,未來、當代、傳統,對應的是悖謬性、異質性和復雜性。通過我以往的項目,在摸索新的發現。并驗證觀點的可塑性。同時也在推理設計內里的邏輯性。
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其過程中的愉悅和感動,一直滋養著我的設計與生活。
出書,是個途徑,借以抒發借以記錄,在不可逆的時間里留下一個憑據,一個對照點,一個,也許僅代表此刻的觀念。
——《中界觀》“自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