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遠去了的“渾水摸魚”
立新
去年秋天,住在鄉下的父親來我這里,和以往一樣,大包小包里帶的全是老家的特產——大米、蔬菜、黃豆……最后還掏出來一小袋小魚干。
“今年夏天村里的水塘快干了,知道你喜歡吃里面的魚,我跟你媽專門撈了一些,曬干帶給你。”看著這些小魚干,我覺得非常詫異,忙問:“塘里沒大魚了嗎?”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每到水塘干的時候,總能撈出很多大魚來。
“有呀,可都待在水底,撈不上來,沒人把水攪渾?!笨次乙荒槻唤猓赣H嘆了口氣,說:“現在村里的青壯年都拖兒帶女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全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哪個敢下到深水里把水攪渾呀?這些小魚都是我和你媽站在塘沿邊勉強撈的。”
父親的這番話,讓我一下子回憶起兒時撈魚的情形。
當時,幾乎每年夏季,村里的水塘都會干到只剩下不多的水。只要剩水的深度僅沒到成年人的腰部時,家家戶戶便出動了,爭先恐后地拿著漁具到水塘中去撈魚。
下到水中的人們,先要把塘里的水攪渾,水被弄得越渾越好。水一渾,里面的空氣便少,藏在水中的魚受不了,便自動探出頭來,我們便可趁機將其撈起。
撈魚的過程是興奮而刺激的:“剛才一條大魚碰到我的腿,快把網兜給我”,“哎,前面有一條魚……”我們為能撈到一條大魚而彼此比眼力,彼此和魚比速度,大家在齊腰深的水中嬉笑著,享受一年之中難得的輕松。大人們全身濕透,衣服上沾滿泥水,而光著身子的孩子們,臉上、頭發上、耳朵邊也都是泥。
有的人根本不用網兜的,直接用手在水里摸,也同樣收獲喜人。
大約半天,“撈魚盛宴”結束了,每家每戶都能收獲幾十斤,小魚根本沒人要,被放回塘中。因為魚都是喂養農家飼料,肉質鮮美。到了晚上,家家都在燒魚,村里飄著一陣陣魚香味。父親說,以前村里到處都是青壯勞動力,每到夏季排隊從塘里汲水給稻田灌溉。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離開農村外出務工,孩子也隨之在城里上學,不少田地都被拋荒了。由于用水量大為減少,塘里也不會見底。沒有了壯勞力,沒有了即將見底的塘,昔日“渾水摸魚”的場面已不再重現。
原來,慢慢消失的,不只是村莊,還有那令人回味無窮的鄉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