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家長拋家舍業跨國陪讀利大弊大?
中國家長愛子心切,望子成龍催生了中國式陪讀。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全方位的陪讀并不僅僅出現在國內。近幾年低齡留學興起,很多家長跟著孩子走,拋家舍業到國外陪讀。
“在孩子出國就讀高中的家庭中,選擇出國陪讀的家長比較多,特別是年齡集中于15-18歲,讀私立和公立的走讀學生,陪讀的家長占多數。”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會長桑澎認為,近年來出國陪讀家長數量有所增長和低齡化留學趨勢的發展有關。
不過,桑澎同時也指出,中國家長跨國陪讀的現象并不普遍。因為對于中國每年幾十萬的出國留學總人數來說,15-18歲這個年齡段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少。“以去年北京市留學服務機構送出學生的人數為例,出國就讀高中的學生不足3%。”
此外,這和很多國家關于陪讀的政策規定也有關系,各國陪讀政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些國家不允許陪讀,比如英國、美國,這也會對父母陪讀的決定造成影響。“從國際上看,中國家長不屬于陪讀較多的群體。韓國家長陪讀的情況較多一些。”桑澎介紹說。
“隔壁房間的孩子一哭,她一邊替人家爸媽心疼,一邊慶幸自己跟著孩子出國了。”上海一家留學機構的工作人員小茹(化名)講述了她的朋友彭女士的跨國陪讀經歷。
去年,小茹幫助彭女士12歲的女兒申請了澳大利亞的初中,彭女士決定放棄事業陪同女兒出國讀書。“小女孩確實是嬌生慣養長大的,每天早上保姆幫著穿衣服梳頭發,自理能力差了點。”小茹說。而對于陪同女兒出國讀書,彭女士幾乎沒有猶豫。“她真的很愛孩子。她當時說如果是男孩子還放心點,女孩子一個人在外邊總覺得不安全,而且孩子還這么小,只有她在我眼皮底下才放心。”小茹轉述了彭女士當時的話。女兒也撒嬌,“媽媽去我就去”。這更堅定了彭女士陪讀的想法。
桑澎認為,家長陪伴孩子出國,主觀上可以減輕家長對孩子的擔憂,這是跨國陪讀的一個優點。
“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孩子就是她的中心”。 小茹這么描述彭女士在澳大利亞的陪讀生活。去澳大利亞陪讀之前,彭女士和朋友一起經營一家家居用品店,雖然不是特別忙,但還是挺充實的。為了陪讀,她放棄了這份事業。“她英語一般,在澳大利亞也沒什么朋友,女兒去上學她就上網,看哪個朋友在線能和她聊聊天。我覺得孩子不孤單,她挺孤單的,同時,她丈夫一個人在國內也挺孤單的。”小茹以旁觀者的角色談她的感受:“付出挺多的,尤其是她父母年齡也大了,她還是獨生女,都不能在身邊照顧,希望她女兒以后能理解媽媽為她付出了很多。”
家長愛子心切,可是往往忽略了出國是為了讓孩子適應國外生活,達到鍛煉孩子的目的。“她就像保姆一樣,把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都包辦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很差。”小茹覺得彭女士的孩子沒有和同批出去的小留學生一樣得到鍛煉。“跟她差不多同時出國的有個去美國讀書的小孩,暑假回來時明顯感覺孩子長大了。”
和彭女士女兒主動要求家長陪讀不同的是,一些年齡稍大的留學生對家長陪讀更多的感覺是別扭。“我媽有時候不太能理解國外的生活。”已經學成歸來的丁可(化名)對于曾經的“被陪讀”感覺有點無奈。最初去澳大利亞讀大學時,媽媽堅持過去陪讀,她還挺樂意的。當她熟悉了當地生活之后,開始嫌棄媽媽“管教太多”。“比如:有當地同學會組織通宵的舞會,媽媽就不讓我去參加,她會覺得晚上不安全。”當然,面子也是個大問題。“學校的中國學生中就我媽陪讀,太別扭了,同學笑我離不開媽媽。”由于女兒的抗議,丁可媽媽陪讀了小半年后回國了。
“我認為出國陪讀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做法。”桑澎說,出國陪讀不僅花費不菲,而且易造成孩子對家長的過度依賴,無法融入當地環境,客觀上來說影響孩子獨立成長。”
編輯: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