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瑩
將高三踩在腳下
馨瑩
高三不能用語文老師教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解釋,更不像數學老師說的“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那么簡單……我們猶如蛹中之蝶,為展翅高飛做最后的準備。無奈、喜悅、痛苦、興奮,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我們比以前安靜了,可青春活力依舊。我們仍有很多話想說……
早已習慣了在堆積如山的習題中埋頭苦戰,如果哪天不做習題就會覺得手癢癢。誰都知道,題是做不完的,可大家還是幻想這就是高考試卷……
從月考到周考,再到每天一套試卷,大家一看到試卷就頭疼。而老師平時灌輸的大道理就像一劑“強效止痛藥”,大家服下之后就提筆開戰。不想考大學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生,可我們也有一個大學夢。叛逆的我們就這樣變成了聽話的“考試機器人”,還是全自動的呢。
地球圍繞太陽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我們圍繞試卷轉,雖說心甘情愿,可更多的是無奈。高考這座獨木橋,沒練得過硬本領,誰想粉身碎骨葬身深淵?
我們總自慰說現在多苦點以后就不苦了,就委屈一下繞試卷多轉幾圈吧。
在學校,各科成績都優秀的同學叫“資本家”,有幾科突出的叫“地主”,只有一科不錯或成績平平的叫“平民”。
大家像魚一樣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速度有慢有快,并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學習的料兒。然而,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為你關了一扇門,一定會在另一個角落打開一扇窗。既然不能每門功課都優秀,為何不讓其中一科突出呢?
有的人數學不好就主攻英語,為了訓練語感,每天早晨不讀到口干舌燥是不會甘心的。拍了英語幾個月的馬屁,成績自然提高不少,面部肌肉也發達了,想想人家容易嗎?
最后,他們的數學和英語成績分別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形成極大反差,文綜則在赤道與回歸線之間徘徊。他們也發牢騷,歷史不就是從猿變成人嗎?做不成“資本家”,也要活出個“平民”的樣子來。
輕柔的風在悅耳的校園歌曲里穿行,拉開新一天的帷幕。這時,有同學在晨曦中學習,也有小情侶在聊天……
十六七歲的我們,有著青春期的懵懂、幻想與叛逆,也想嘗嘗甜蜜的滋味。其實,戀愛早已不是我們所避諱的話題。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傳為佳話,而高中生所謂的“愛情”,也許只是對異性的單純喜歡,弄不好就是在上演荒誕的戲劇。青春是一種無法被證實的自負,現代版的“梁祝”浪費的何止是時間?
高三是一個關鍵期,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終究還是一個錯誤。談戀愛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為了考上理想大學,我們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對于這份短暫的幸福,有多少人承擔得起呢?又有多少人敢于承擔?真正的幸福,應該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不然被推進補習大軍,又得多熬一年……
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但我們能從中感悟很多……
學習從來都是苦的。如果學業是一朵蓮花,最令人欣慰的一定是那清苦的蓮心,一直苦到心里,才有那朵美麗的蓮花。
我們懷揣著大學的夢想在高三奮戰,這段日子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無奈,相信苦盡甘來。努力了,不管什么結果都不會讓我們遺憾,正如泰戈爾所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通往夢想的道路是崎嶇的,但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推動我們前進。在這段旅途中,我們會變得更加成熟。
高三再高,也總要被我們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