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龍,劉 陽,王 振
(甘肅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甘肅 蘭州 730000)
中國獨具特色的電石法PVC 生產工藝,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石油資源,也為廣大消費者廣泛使用PVC 下游產品提供了前提和保證。近年來,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及日益突出的能源、價格及污染問題,東部電石企業逐步西遷,極大地帶動了甘肅省電石行業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省電石產能超過70萬t/a。
為遏制電石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國家發布了一系列產業政策。近幾年來,甘肅省電石行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投資規模大幅下降,產量增幅大幅度回落,出口量明顯下降,一批落后生產能力退出市場,工藝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治理整頓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政策的實施,有效遏制了這些行業盲目發展的勢頭,但形勢仍不容樂觀,發展中始終伴隨著生產能力過剩、工藝裝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生產集中度低等問題。
電石行業的大規模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加劇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在電石生產排放的尾氣中,一氧化碳含量在80%以上,如果將此尾氣通過應用先進成熟技術加以再利用,可以變廢為寶又可大大降低能耗。目前,甘肅省內大部分電石生產廠家對電石爐尾氣均直排大氣燃燒,只有極少部分用于氣燒鍋爐,浪費了大量能源。隨著能源短缺及價格逐年提高,能源在生產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趨勢,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諸多困難。因此,以發展節能經濟,實現廢氣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對電石爐進行有效的節能改造勢在必行。
密閉電石爐以石灰、焦炭為主要原料,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爐氣,其中,一氧化碳含量為75%~90%,其余為氮氣、氧氣、甲烷、氧化氮、二氯化碳等。一般來說,密閉電石爐的煙氣量和溫度都不平穩,其煙氣特征見表1。

表1 密閉電石爐的煙氣工藝參數
密閉電石爐產生的尾氣經過耐高溫材質的除塵器除塵后,粉塵濃度降為50 mg/Nm3以下,經除焦器進行降溫除焦,對氣體進行洗氣后,進入儲氣罐,儲氣罐氣體再進入石灰窯,燒制活性石灰,最后,對尾氣凈化后達標排放。
煙氣直接燃燒后凈化技術工藝流程示意圖見圖1。

圖1 煙氣直接發燃燒后凈化技術工藝流程示意圖
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的電石爐煙氣不經除塵,直接由高溫煤氣風機引入氣燒回轉石灰窯,煙氣經噴嘴噴入回轉窯與配入的空氣燃燒產生高溫,與經高溫尾氣預熱的石灰石反應生成生石灰,經回轉窯的旋轉輸送,從窯尾排出至石灰冷卻室。在石灰冷卻室中,高溫石灰與冷卻風機送來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石灰達到一定溫度后,進入石灰料倉,然后,經皮帶輸送機去電石爐配料。經石灰冷卻室高溫石灰預熱的空氣送入回轉窯。回轉窯高溫尾氣進入石灰石預熱室與石灰石進行熱交換,石灰石被加熱后進入回轉窯。高溫尾氣由引風機抽出至焦炭干燥工序,繼續利用余熱或經除塵器處理后達標排放。
對甘肅省25 000 kVA 半密閉電石爐和密閉電石爐在統一負荷、原料的前提下進行比較,單臺電石爐煙氣排放量由平均94 860 m3/h 減少至28 666 m3/h,噸產品耗電量由平均3 448 kW·h 減少至3 144 kW·h,噸產品平均節約電量304 kW·h,以全省70萬t/a 的規模計算,全年可節約電量2.12×108 kW·h。
按照25 000 KVA 密閉爐設計配套的石灰石轉窯(132 600 t/a)計算,每噸白灰消耗洗精煤170 kg,每年可節約洗精煤為:
132 600 t×0.17 kg=22 540(t);
以洗精煤折原煤系數按0.9計,全年可節約原煤25 044 t;
按該省70萬t/a 的規模計算,全年可節約28.4萬t原煤。
根據計算,25 000 kVA 密閉電石爐煙氣產生量為437 Nm3/t 電石,按照煙氣90%被綜合利用(即煙氣中90%為一氧化碳)計算,可減排一氧化碳393 Nm3/t電石;根據該省70萬t/a 的規模計算,全年可減排一氧化碳2.75×108(Nm3)。
噸電石煙氣排放量:
(1 000/64)×22.4/0.8=437(Nm3)。
式中:1 000/64—噸電石kg 摩爾數;
22.4—標態下氣體摩爾體積,Nm3/kg 摩爾;
0.8—煙氣中一氧化碳體積含量。
隨著產業政策的不斷優化,污染減排力度的不斷加大,密閉電石爐將成為必然趨勢。根據測算,該爐型全年可節約電能2.12×108 kW·h,節約原煤28.4萬t,減排一氧化碳2.75×108 Nm3,對能源節約、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將起重要貢獻。
[1]于樂虎,劉素梅.密閉電石爐爐氣利用及治理系統淺析.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