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衛平,宋秋香,孫慧卿,高紅梅,張建華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1]。術后輔助化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療藥物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局部損傷,甚至出現局部組織壞死等嚴重后果,故置管部位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2]。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主要有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和中心靜脈置管(CVC),但存在一些問題,現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比較兩種置管方式在導管感染、導管栓塞、導管脫出、穿刺成功率及氣胸發生概率、費用、導管留置時間的差異,從而為乳腺癌化療病人選擇合適的置管方式,進而提高化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的乳腺癌化療病人161例,其中留置PICC管病人104例,留置CVC管病人57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觀察項目 記錄病人置管期間發生導管感染、導管栓塞、導管脫出、穿刺成功率、發生氣胸情況、費用、導管留置時間等相關數據。
1.2.2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均值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 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病人各項指標比較
CVC置管與PICC置管由于置管方式的差異,從而導致一些相關的并發癥,在很大程度上與置管者的熟練程度及相關置管設施有關。CVC置管的優勢在于其在人體內潛行距離短,從而減少了置管難度,增加了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則由于其在人體內潛行距離較長,故在導管折斷方面的風險較CVC組明顯增加。通過CVC管進行化療時,由于藥物以較短的距離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心靜脈距左心房近,其管徑粗,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輸入的藥物可迅速被稀釋,對靜脈內膜造成損害小,同時又不會反復穿刺靜脈,故在藥物外滲方面與PICC置管相比較少。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常見的并發癥為氣胸、誤入鎖骨下動脈、血胸、導管相關的敗血癥等。本次研究發現,PICC組上述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CVC組。PICC組在血管超聲指導下置管,增加了穿刺成功率及準確度,但因此產生的醫療費用,也是限制PICC管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和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兩種置管方式在導管栓塞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與未及時進行低分子肝素鈉封管以及人體對于異物的排斥反應有關。在導管感染方面,CVC組病人因置管導致的發熱反應明顯多于 PICC 組[3]。
保護血管是腫瘤化療護理中非常重要的護理措施,本次研究發現,對于分期較早的乳腺癌病人,由于其化療次數及化療藥物劑量相對較少,對于留置導管的要求不高,故以留置CVC管為主;對于分化程度較高,需要長期、頻繁、大劑量進行化療的病人,可以選擇PICC管,從而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此外,置管者的專業技術水平是影響置管成功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置管時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4],重點監測有無氣胸發生。此外,應加強對置管者的專業培訓及考核;在導管護理方面,應積極進行沖管和抗凝封管,可以有效減少導管栓塞的發生率,需要長期留置導管時,推薦每周更換2次導管敷料,從而降低導管感染發生率。
[1] 秦藝.乳腺癌病人圍術期的心理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3C):800-801.
[2] 佟仲生,李淑芬.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的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07,34(13):772-775.
[3] 許壁瑜,成守珍,揭素銘.PICC并發癥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護理,2003,9(5):361-362.
[4] 譚海梅,伍美娟,陳秀強,等.腫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