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蕭+田亮
前不久,楊絳在103歲生日之際,她為小說《洗澡》撰寫的續作《洗澡之后》面世。而不到兩個月后,《洗澡之后》單行本以及9卷本《楊絳全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引起讀者極大關注。
一百年過去了,歲月的風塵卻難掩她的風華,多年前,錢鐘書便給了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錢鐘書與楊絳夫婦都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他們做到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嘗幸福。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很少有人知道,這段話是楊絳寫的。縱然斯人已逝,而楊絳先生的深情依舊在歲月的輪回中靜水流深,生生不息。
“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
1932年,楊絳和孫令銜等4名同學北上求學。楊絳的老同學、已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費孝通心儀她多年,把他們接到燕大參加借讀考試。考試一完,楊絳急著去清華大學看望老朋友,孫令銜也急著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正是錢鍾書。晚上,孫令銜和表兄一起來清華女生宿舍古月堂接楊絳回燕大,楊絳和錢鍾書第一次見面。
這匆匆一見,彼此竟相互難忘。楊絳覺得錢鍾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瘦瘦的,書生模樣。孫令銜卻告訴她,表兄已經和葉家小姐訂婚了。錢鍾書覺得楊絳與眾不同,孫令銜又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鍾書,說楊季康有男朋友,指的是費孝通。然而錢鍾書自有一種“癡氣”,不管不顧定要說清楚,他寫信給楊絳,約她在清華大學工字廳相見。見面后,錢鍾書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方知一場誤會。兩人從此用英文寫信交流。錢鍾書越寫越勤,一天一封。
"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從未后悔”
1935年,錢鍾書與楊絳在無錫舉行婚禮。婚后不久,他們便到英國去了。到了英國,家事全由楊絳操持。做家務并不容易,有時出了意外,楊絳也不告訴錢鍾書。楊絳產后虛弱,在醫院住了很長時間。錢鍾書常在家闖些小禍,不時愁兮兮地告訴楊絳: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的桌布弄臟了;他把臺燈弄壞了;門軸兩頭的球掉了一個,門關不上了……楊絳總是回答:“不要緊。”錢鍾書一聽就放心了。果然,楊絳回到家,把桌布洗得干干凈凈,臺燈、門軸也一一修好。
多年后,楊絳回憶道:“我已不記得哪位英國傳記作家寫他的美滿婚姻,很實際,很低調。他寫道:1.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2.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后悔娶她;3.也從未想要娶別的女人。我把這段話讀給鍾書聽,他說:‘我和他一樣。我說:‘我也一樣。”
“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妻子、情人、朋友”
1938年秋,錢鍾書學成歸國,被母校清華破格聘為教授,前往昆明。楊絳帶著女兒回到遷居上海的錢家。在上海,她不再是錢鍾書一個人的賢妻,而要學會做一大家子的賢媳。
1941年,錢鍾書回到上海。一天,他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支持嗎?”楊絳大為高興,催他趕緊寫,這便是《圍城》。為支持錢鍾書的寫作,楊絳讓他減少授課時間,又辭掉女傭節省開支,自己包攬所有家務,劈柴生火做飯。楊絳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錢鍾書的嬸嬸見楊絳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對楊絳說:“你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錢鍾書小名)是癡人有癡福。”后來,公公病重,問婆婆:“我死后,你跟誰過?”婆婆說:“跟季康過。”楊絳之賢,由此可見一斑。
抗戰勝利后,錢鍾書的新篇舊作陸續出版,第一本是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假使這部稿子沒有遺失或燒毀”,那是因為“此書稿本曾由楊絳女士在兵火倉皇中錄副,分藏兩處”,錢鍾書特此說明。該書出版后,錢鍾書在兩人保存的樣書上寫下了一句話:贈予楊季康 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菜園相會的老夫妻
1970年,錢鍾書、楊絳相繼下干校。楊絳分在菜園班,錢鍾書一開始被分去燒開水,但他老是燒不開,后來專門負責去郵電所取信。錢鍾書經常借著到郵電所取報紙、信件的機會,繞道來菜園,隔著小溪和楊絳說幾句話。
在楊絳看來,菜園相會遠勝于舊小說、舊戲劇里的“情人私會后花園”。有一次過年,錢鍾書來楊絳這里吃年夜飯。飯后楊絳送他。因為怕錢鍾書近視眼,雪后看不清路,就一直把他送到了宿舍。這時天已黑,楊絳一離開宿舍燈光所及的范圍,便落入一團昏黑里,打開手電也找不到路。她只好默默在心中回憶方向,大著膽子在荒郊野外、樹林中、田地里摸黑向前,途中還摔進了溝里,一路跌跌撞撞,好在最終安全返回。
她總是把錢先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她從來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錢鍾書病中,她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她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錢鍾書走時,她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