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芳
近年來,腎臟病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由于腎臟病在初期難以被發現,因而不少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今天我就來講講腎臟病的一些危險信號。
腎臟,維持代謝的“節拍器”
腎臟位于腹腔后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個。它由許多毛細血管組成,上面有許多孔洞,就像篩網一樣。當血流經過腎動脈,進入腎小球時,體積大的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蛋白質等,因不能通過這些篩孔,所以仍留在血管內,重新返回體內;而體積小的成分,如水分、鈉、氯、尿素、糖等,就通過這些篩孔濾出,流進腎小管內,此時濾出的液體叫作原尿。
原尿里面含有營養成分,如糖、氨基酸等,當它流經腎小管時,這些營養成分就被全部重新吸收入體內,99%的水分也被吸收,此時只剩機體的代謝廢物和很少的水分,這就是尿液。人體每個腎臟約有130萬個腎小球,它每天濾出原尿約180升,形成尿液大約1.8升。因此腎臟的主要作用是排泄代謝產物和有害物質、維持體內水分、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可以說,腎臟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節拍器”。
生活質量提高,腎臟負擔增加
但當如今物質生活和工作條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后,我們的這個“節拍器”的運轉負擔加重了,如某些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鹽等)進食過多,體力活動過少。同時,工作壓力大、精神過度緊張、睡眠不足,以及吸煙、酗酒、各種環境污染等因素,都加重了腎臟的代謝負擔。
其次,各種感染(肝炎、結核病、艾滋病、血吸蟲病等)、一些因風濕病引發的腎病,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除上述原因外,濫用藥物或不規范用藥所致的藥物性腎損害也是腎病逐年增多的另一個不可輕視的原因,如止痛劑、某些對腎臟有損害的中藥等。
最后,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呈現退化趨勢,這樣就使老年,尤其是在80歲以上的高齡人群中,腎臟病患病率顯著增高。此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謝性疾病,也是導致腎臟功能衰竭的誘因之一。
缺乏敏感指標,腎病不易察覺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易患慢性腎病;其次患有代謝性疾病,如高脂血癥、高尿酸癥等患者,以及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患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的人也容易得慢性腎病;還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是誘發腎病的重要因素,年齡65歲以上老人也是高危人群。
但及時查出腎臟問題卻不容易。因為首先,腎臟的代償能力非常強,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忽略。其次,除腎臟本身外,全身性疾病也可影響腎臟,如高血壓、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而這些病變往往由于初期被他病所掩蓋,不易察覺。最后,我們目前臨床上用來評價腎功能的指標——血肌酐,不能靈敏地反映腎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體檢也極少做腎功能化驗,這都導致了腎病不易被及早發現。
年輕人血壓高,警惕腎臟問題
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及早發現腎病,只是我們忽略了一些癥狀:
1.血壓升高。常表現為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等。特別是年輕人血壓高,往往是腎臟疾病存在的警報。
2.尿泡沫增多、經久不消。尿中泡沫較別人明顯增多時,往往提示蛋白尿的存在。但需注意的是,這種泡沫尿具有經久不消的特點,甚至放置一夜仍然存在,可以借此區別于正常尿中的泡沫。
3.乏力,食欲不振。當腎功能出現問題時,肌酐、尿素等毒素就會逐漸在人體內蓄積并刺激胃腸道,進而出現食欲不振、口臭、舌和口腔黏膜潰瘍,上腹飽脹、惡心、嘔吐、腹瀉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這甚至是不少腎病患者就診時的首發癥狀。
4.夜尿增多。正常人夜間熟睡狀態時,腎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不會有夜尿。如果睡前并沒有大量飲水,仍每夜出現夜尿,則強烈提示腎功能減退。需要注意的是,夜尿與多尿不同,此外老年人有1-2次夜尿是正常的。
5.關節疼痛。血液尿酸高的人群,尿酸會沉積在腎臟里,使腎功能受損。因此,中年以上男性突然發生拇趾、足背、腳踝、膝等處關節紅腫疼痛,并有浮腫,高血壓,夜尿增多等情況時,除在專科就診,也要及時排除腎臟疾病。
當出現以上5種癥狀后,就要考慮腎臟的問題了,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應將腎臟檢查作為年度常規體檢來看待。
美國腎臟基金會2001年發表的《慢性腎臟疾病進展的監測與防治指南》中指出,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腎損傷或腎功能下降,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定義為“慢性腎臟病”。而要護好腎,日常生活習慣十分重要。
健康人更要護好腎
腎病要做好預防,特別是對身體健康的人群來說,如年輕人和身體各項指標均正常的中老年人。平時要做到減少鹽的攝入,飲食宜清淡,平衡膳食;多飲水,不憋尿。有計劃地進行鍛煉,控制體重。避免感冒,當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癥時,需及時治療。戒煙限酒,避免濫用藥物。此外每年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也可同時做腎臟B超檢查。
對于高危人群,首先要做到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合理飲食同樣重要,堅持低鹽、低糖、低嘌呤、低脂飲食。還要做好自檢,密切觀察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至少每半年檢測一次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及腎功能。
最后,對于早期腎病患者,積極治療原發性腎臟疾病,控制蛋白尿,也能降低病癥危害。(作者系武漢市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本文由王黎洋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