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世君
一水難分隔 雙贏激共鳴
——“兩岸退役將軍和平書畫展”成功舉辦的啟示
□ 辛世君
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與孫中山基金會、臺灣全球中華粥會、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主辦,澳門會展中心、中山市臺灣事務局、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的“紀念七七抗戰七十七周年和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兩岸退役將軍和平書畫展”,于今年7月7日至9日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辦。本刊上期曾作了簡要報導。鑒于這次活動在孫中山基金會的精心組織與協調下,書畫展得到了臺灣、澳門、內地各方的支持,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特將詳情披露如下。
這次書畫展的成功舉辦,得益于各級領導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對此十分關心,指派臺灣事務部部長李維一隨同參加,予以指導。廣東省臺灣事務辦在相關的批復中,強調了應把握好的政策、原則。中山市黨政領導把這項活動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責成有關接待、承辦的部門全力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7月7日上午,書畫展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廣東省政協、廣東省臺灣事務辦、中山市的有關領導,全國政協原常委、原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吳福先生,孫中山基金會理事長、廣東省原常務副省長湯炳權,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代表團團長韓德彩中將,臺灣全球中華粥會會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代表團團長陸炳文,孫中山先生的后人孫必達等共80余人。中共中山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在致詞中指出:七十七年前,抗戰全面爆發。在民族危亡之際,國共兩黨再次攜手,組成抗日統一戰線,帶領廣大同胞,浴血奮戰,共同抵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紀念全面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和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為主題,兩岸退役將領展覽書畫作品,共同揮毫創作,用丹青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構筑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記述兩岸一家親,共筑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共筑民族振興的中國夢的殷切情懷和美好心愿。孫中山基金會理事長湯炳權在致詞中說:我們今天舉辦的這個和平書畫展就是為了使國人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珍惜和平,弘揚愛國、奉獻、團結的黃埔精神和不畏強暴、頑強抗爭的抗日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80余幅,有山川抒懷,有人物言志,有書法寄情。一幅“甲午鐘聲喚醒復興中國夢,春秋筆墨凝成將士大風歌”書法作品,令許多人駐足品悟。這是葛煥標中將所作,意境深遠,內涵豐富。期間,兩岸將軍們還現場即興揮毫,相互贈送墨寶。尤其令人激動的是,兩岸將軍以筆作劍,在9米長的畫案前,輪番上陣揮毫,展示了戎馬倥傯,龍騰虎嘯的生動場面。最后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獻上楊永全教授所作的歌頌祖國一統山河的七米山水畫長卷,韓德彩將軍當場遒勁題寫“兩岸退役將軍和平書畫展”,兩岸代表團成員一一簽名,共同完成了這次展覽中最具份量的巨作并贈送臺灣代表團。臺灣代表團團長陸炳文當即表示,將巨作轉存于臺北國文紀念館,以見證兩岸退役將軍為促進和平發展而舉辦的這次活動。
這次書畫展的成功舉辦,得力于一位致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工作的熱心人,83歲的吳福先生。他不僅為這次活動,慷慨解囊,經濟上全力支持,而且親自往返中山、澳門,分別迎送兩岸代表團,還隨團參加活動。他的一片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兩岸代表團的每一位成員。
這次書畫展的成功舉辦,還得利于時間、地點的特別選擇。開幕式選擇在7月7日舉行,這一天正好是全面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意義非同尋常。這一活動又剛好安排在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首次訪臺之后,其意義不言而喻。地點選在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和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公認的歷史偉人,是凝聚海內外華人的粘合劑。孫中山為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為國家的統一和富強奮斗了一生,奉獻了一生。孫中山的思想、精神深得兩岸人民的頌揚,客觀上為這次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條件。
這次不到三天的活動,共舉行了五次有安排的聚會,包括見面會、接風宴會、開幕式、中山市政府宴請、告別宴會。聚會上兩岸團長都發表了坦誠的、友好的、充滿兄弟情意的致辭。無論是聚會,還是個別交談,最終都聚焦在兩岸和平統一這個話題上。
陸炳文團長說:我們和大陸的將軍們來到孫中山故居拜謁,一起交流,增進了解,凝聚共識,我們應該學習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和平奮斗,振興中華。剛才會面時,我想了一個對子:“將星合寫雙邊軍事互孚首頁,和平共繪一統山河壯美雄圖?!痹谏婕昂推浇y一與發展這個問題上,陸團長兩次發言都提到“毛主席的講話”。他說:毛主席在1966年講,一個觀點要經常講,反復講,不能只讓少數人知道,少數人知道是不行的,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都知道。在座朋友你就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實現毛主席的語錄。要讓臺灣的同胞們也知道。
韓德彩團長在發言中多次引用宋朝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說,我已經82歲了,年紀大了。我們要為兩岸和平統一多做一些促進工作,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兩岸統一的這一天,不要像陸游那樣,盼宋朝統一最后還是終身遺憾。他還說,今天我們相聚交流,推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必須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天下為公,不斷奮斗,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韓德彩團長的發言深深打動了與會的每個人,尤其是臺灣的將軍們。他們大多是解放前夕隨父母去臺灣的,割舍不了故鄉的情結,近年來他們為尋根基本上都來過大陸。臺灣代表團副團長王詣典中將有感而發:臺灣代表團在中山市府舉辦的宴會上,集體共歌一曲“我的中國心”,表達了我們的心志;兩岸代表們手挽手圍成一個“同心圓”共舞“阿里山的姑娘”,體現了兩岸人民是心連著心的。
從兩岸代表團的各種接觸中,透出了一個真切的信息:兩岸的和平統一,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這次雖然是民間的接觸,但也符合我國政府的意愿。
陸炳文團長在開幕式上說:兩岸同胞是一家,是自己人,自己人就要常來常往,6月15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對我說的,我們要“常來常往”。因此,今天這個活動,我衷心地期待,我們要常常辦,永久辦。他說,對參加這個活動,有著歷史的使命感,通過這次往來,我們可以由退役將領帶頭,帶領在役將領參與,帶領老百姓參與,走向互信。有了互信,就會在我有生之年實現統一。他認為這個活動有非常高的時代意義。今后不管共產黨,國民黨,不管是共軍,還是國軍,大家為了和平統一的路,應該攜手并進,槍口對外,胳膊肘往內彎,你才是中國人,才值得昂首挺胸。他還說,這個活動得到了多方面的認可,俞正聲主席就贊同把書畫展覽變成我們文化交流的重點,以促進同胞認同和文化認同。
湯炳權理事長說:孫中山基金會長期致力于推動孫中山思想的研究、宣傳和學術交流,推動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共贏發展。我們基金會愿與臺灣各階層廣交朋友,為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搭建更多的平臺。他希望這次書畫展能促進兩岸同胞情感交流,增進親情、商情、友情,增進大家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韓德彩團長說,聚在一起交流是非常可貴的,非常值得紀念的。我希望有了這個開端還要繼續下去,愿我們將來見面的機會會更多,我們在上海等待著你們的到來。他將一幅“當年連戰起,今日太平行。一水難分隔,雙贏激共鳴。揮毫千古事,出語萬民聲。再寫春秋筆,洋洋兄弟情!”的五言詩作品,請臺方轉送國民黨原主席連戰,以表達對他開創和平之旅的敬意。陸炳文團長接受后說,一定親自將它轉交給連戰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