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稱呼,不僅帶有時代印記,反映社會時尚,還能窺視到人品心態。
小王剛到教育局工作,開始稱曾擔任過他中學老師的同科室的李科員為老師,過幾年小王擔任科長便喊他老李了,后來擔任局長,便叫他李老頭了。不像毛澤東稱徐特立老師:“你二十年前是我的老師,現在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有人深諳稱呼在仕途上的功能,借稱呼套近乎往上爬,對上司及上司夫人,以叔叔、嬸嬸、大哥、大姐之稱謂,有時甚至自己年長,也情愿低三輩,以表“忠心耿耿”……“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當領導的如果發現有人對你的稱呼超出了分寸,你可要警惕呀!
有人一旦當上某書記、某長,便不喜歡人直呼其名,不管黨外黨內皆稱職務,黨內會議上也是稱某書記、某委員。豈不知,當官的能被老百姓稱姓道名,確實不易。老百姓能對你直呼其名,把你當成自己人,也就能與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不是魚水關系是很難做到的。革命戰爭年代,無論是在敵占區,還是在解放區,老百姓對共產黨的領導干部,稱姓道名的多,這雖與當時的環境有關,但當時的干部與群眾水乳交融、同生死共患難的關系,卻是決定因素。那時老百姓沒有把干部當成官,而看作是自己的親人。
據劉少奇秘書回憶,上世紀50年代,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員向劉少奇報告工作,喊了一聲委員長,劉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聲“委員長”時,劉少奇說:“以后不要這樣叫了,叫同志多順口啊!”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幾年間,劉少奇擔任多個要職,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稱呼他“少奇同志”。
人這一生,無論職位多高,官當多大,最后都要退下來,都要被人直呼其名,不信,你看哪個身后悼詞上還是稱職務的。難得的是,權重位高時,老百姓也對你稱姓道名,能親切地喊你一聲“少奇同志”,這也叫返璞歸真吧。稱呼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可貴的是平等和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