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仁,吳 唯,陳 玉,藺興清,姜晨晨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德先進材料聯合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PET自從問世以來,以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由于其自身力學性能、耐熱性和氣體阻隔性不足,在工程塑料以及包裝材料上應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PEN相較于PET有著更高的物理機械性能、氣體阻隔性能、化學穩定性及耐熱、耐紫外線、耐輻射等性能,但價格遠高于PET。因PET/PEN共混材料可獲得較高的性價比,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6]。但PET和PEN的結晶性能均較差,因此,提高PET/PEN共混物的結晶性能,成為該共混物獲取理想綜合性能的關鍵。本文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和X射線衍射研究了碳酸氫鈉、苯甲酸鈉和Surlyn對PET/PEN共混物結晶性能的影響,并通過力學性能和轉矩流變曲線的測試驗證了苯甲酸鈉和Surlyn的成核機理。
PET,CB651S,遠紡工業(上海)有限公司;
PEN,8065S,日本帝人公司;
Surlyn,8920,美國杜邦公司;
苯甲酸鈉,分析純,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碳酸氫鈉,分析純,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轉矩流變儀,RH-200A,哈博電器制造公司;
雙螺桿擠出機,TE-34,化學工業部化工機械研究院;
螺桿式注塑機,CJ80M2,震德塑料機械有限公司;
萬能試驗機,CMT4204,深圳新三思材料檢測有限公司;
簡支梁沖擊試驗機,XCJ-4,承德材料實驗機廠;
萬能高級偏光顯微鏡(PLM),PV100POL,日本尼康公司;
轉靶X射線多晶衍射儀(XRD),日本Rigaku公司;
差示掃描量熱儀(DSC),Diamond,Perkin Elmer公司。
PET、PEN粒料于120℃真空干燥12h,Surlyn于90℃真空干燥3h,按照一定的質量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共混,溫度為275℃,時間為5min,密煉轉子轉速為40r/min。力學性能試樣由雙螺桿擠出機和螺桿式注塑機制備,擠出機料筒溫度為235~275℃,轉速40r/min;注塑機料筒溫度275~280℃,模溫25℃。
DSC分析:樣品從室溫升溫到290℃,恒溫3min以消除熱歷史,然后降溫到50℃,再升溫到290℃,升溫和降溫速率均為10℃/min,測試過程用氮氣保護,氮氣流量為20mL/min;
XRD分析:掃描范圍10°~80°,掃描速度為12(°)/min;
PLM分析:樣品溶解在苯酚/四氯乙烷(質量比60/40)溶液中,濃度為1%,取少量溶液滴于載玻片上,待溶劑揮發后,于180℃等溫處理1h,自然冷卻到室溫備用;
按GB/T 1040.2—2006測試拉伸性能,試驗速度為10mm/min;
按GB/T 9341—2000測試彎曲性能,試驗速度為2mm/min;
按GB/T 1043—1993測試簡支梁缺口沖擊性能,A型缺口,擺錘沖擊能為1J。
圖1(a)為添加不同成核劑,且質量比為90/10/1的PET/PEN/成核劑共混物的DSC降溫曲線,圖1(b)為第二次升溫曲線,表1是上述DSC分析數據。

圖1 不同PET/PEN/成核劑共混物的DSC曲線Fig.1 DSC of PET/PEN blends with different nucleation agents

表1 不同成核劑對PET/PEN共混物結晶性能影響Tab.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cleation agent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 of PET/PEN blends
由圖1(a)可見,未添加成核劑時,PET/PEN共混物有一個較寬的結晶峰,說明該條件下,共混物的結晶速度較慢。添加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結晶峰明顯變窄,同時結晶峰溫度也由約180℃上升到200℃左右。表1數據顯示,添加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過冷度(Tm-Tp)下降了20℃左右,Tonset-Tp也由原來的10℃左右下降了一半至5℃左右。這表明,加入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高溫成核性能明顯提高,結晶速度也大幅上升。綜上所述,3種成核劑均能大幅改善PET/PEN共混物的高溫結晶性能,相較而言,Surlyn和苯甲酸鈉的成核效果更佳。
圖2為純PET、純PEN以及PET/PEN共混物XRD曲線,圖3為添加不同成核劑的PET/PEN共混材料的XRD曲線,表2是上述XRD分析數據。

圖2 純PET、純PEN、PET/PEN的XRD曲線Fig.2 XRD of PET,PEN and PET/PEN blends

表2 不同試樣的2θ值Tab.2 2θof different samples
由表2可見,純PET在2θ為17.5°、22.8°、25.7°表現出3個強的衍射峰,對應的晶面指數分別為(111)、(110)、(100)。純PEN 在2θ為15.7°、23.5°、27.0°表現出衍射峰。未添加成核劑PET/PEN共混物XRD衍射峰的形狀和位置與純PET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見圖2)。這表明未添加成核劑時,PET/PEN共混物只有PET參與結晶,少量的PEN被排除在晶相之外。加入成核劑之后,共混物在2θ為16°左右表現出一個衍射峰(見圖3),這與純PEN在15.7°的衍射峰十分接近。這表明加入成核劑之后,共混物中的PEN也參與了結晶。同時,衍射峰的位置發生了偏移,這可能是PET和PEN共結晶產生的。再者,由表2可知,當成核劑為Surlyn和苯甲酸鈉時,兩者的衍射峰位置幾乎相同,衍射曲線形狀也相同。前述DSC分析結果也表明,Surlyn和苯甲酸鈉對PET/PEN共混物成核效果更佳。
圖4是添加Surlyn和苯甲酸鈉與未添加成核劑的PET/PEN(90/10)共混物的力學性能比較。加入Surlyn作為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彎曲性能以及缺口沖擊性能均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其中,共混物拉伸強度提高了3.2%,彎曲強度提高了8.8%,彎曲彈性模量提高了6.7%,缺口沖擊強度提高了33.7%。但是當加入苯甲酸鈉之后,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彎曲性能以及缺口沖擊性能卻有著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共混物的拉伸強度下降了74.8%,彎曲強度下降了42.4%,彎曲彈性模量下降了3.3%,缺口沖擊強度下降了72.4%。

圖3 不同PET/PEN/成核劑共混物的XRD曲線Fig.3 XRD of PET/PEN/nucleation agent blends
圖5為添加不同成核劑PET/PEN共混物的轉矩流變曲線。由圖可見,加入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加料峰較未添加成核劑明顯下降。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共混物的扭矩逐漸減小,當扭矩趨于平穩時,加入Surlyn的共混物扭矩較未添加時高,而加入苯甲酸鈉的共混物較未添加時低。這種現象在PET/PEN(50/50)共混物中表現更為明顯。

圖4 不同成核劑對PET/PEN共混物力學性能的影響Fig.4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T/PEN/nucleation agent blends

圖5 不同成核劑對PET/PEN共混物轉矩流變性能的影響Fig.5 Torque of PET/PEN/nucleation agent blends
苯甲酸鈉對PET/PEN共混物的成核作用可以用Legras等[7]提出的化學成核作用來解釋,如圖6所示(以PET反應為例)。苯甲酸鈉并不直接作為PET(PEN)的成核劑,而是其在與PET(PEN)熔融共混過程中,與PET(PEN)發生化學反應,生成PET(PEN)羧酸鹽。這些離子端基在PET(PEN)熔體中聚集形成異相微區,促進初級成核。同時,反應生成的PET—COONa(PEN—COONa)端基靠靜電力作用形成離子簇,也能成為異相成核中心,從而大大提高聚酯體系在高溫時的結晶成核能力和結晶速率。同時,苯甲酸鈉在反應中使PET(PEN)分子鏈發生斷裂,低相對分子質量的PET(PEN)具有更好的活動能力,這也提高了共混物的結晶能力。

圖6 PET與苯甲酸鈉反應方程式Fig.6 The reaction equation of sodium benzoate and PET
Surlyn對PET/PEN共混物的成核作用與苯甲酸鈉類似,如圖7所示(以PET反應為例)[8-10]。但與苯甲酸鈉不同,Surlyn與PET(PEN)第一步反應生成的離子簇可以進一步反應使得PET(PEN)分子鏈重新鏈接起來,生產對苯二甲酸鈉(DST)。由于Surlyn本身就是高分子聚合物,再加上反應后期PET(PEN)分子鏈重新鏈接起來,因此共混物的相對分子質量下降并不明顯。

圖7 Surlyn與PET反應方程式Fig.7 The reaction equation of Surlyn and PET
圖5中的轉矩流變曲線也證實了苯甲酸鈉和Surlyn的成核機理。當成核劑與PET/PEN共混物進入混煉器之后,苯甲酸鈉和Surlyn迅速與PET(PEN)反應生成PET(PEN)羧酸鹽,造成共混物分子鏈斷裂,分子量急劇下降。因此加入成核劑之后,共混物的加料峰明顯下降。對于苯甲酸鈉來說,苯甲酸鈉的加入使得共混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急劇下降,造成轉矩流變曲線中平衡扭矩下降,這也是其共混材料力學性能大幅下降的原因。對于Surlyn來說,由于Surlyn本身就是高分子化合物,再加上第二步反應的存在,使得共混物相對分子質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較未添加時略有上升。這一點可以從轉矩流變曲線的平衡扭矩中證實。
圖8是添加Surlyn前后的PET/PEN共混物的PLM照片。結合圖7可知,未加Surlyn的PET/PEN共混物的晶核數較少,晶體尺寸較大,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球晶的圖案。加入Surlyn之后,共混物晶體尺寸減小,晶體變得更加密集。
Surlyn的加入,不僅細化了晶核尺寸,提高共混物結晶性能,還有助于改善PET和PEN之間的相容性,因為Surlyn與PET(PEN)反應生產PET—COONa(PEN—COONa)的同時,也生成了PET—R(PEN—R),R為Surlyn的柔性基團。一方面,PET—COONa和PEN—COONa隨機分散在共混物之間,靠靜電力形成離子簇成為異相成核的中心,促進了PET和PEN混晶的生成;另一方面,PET—R和PEN—R由于均含有柔性基團R,其在PET/PEN共混體系中充當相容劑的作用,提高了非結晶區域PET和PEN的相容性。上述作用的共同結果,使PET/PEN共混材料的力學性能在添加Surlyn時得到提高。
(1)在PET/PEN共混物中添加Surlyn、碳酸氫鈉或苯甲酸鈉成核劑,均能顯著提高共混物的成核性能,其中,Surlyn和苯甲酸鈉共混物結晶性能較佳,使共混物結晶峰溫度提高約20℃,結晶速度提升近1倍;
(2)3種成核劑中,只有Surlyn在提高結晶性能的同時,還能提高共混材料的力學性能,其中缺口沖擊強度提高最為顯著,達到33.7%;
(3)Surlyn是PET/PEN共混物理想的成核劑。
[1]Wu G,Cuculo J A.Structure and Propertystud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Melt-blended Fibers[J].Polymer,1999,40 (4):1011-1018.
[2]Safa H L,Bourelle F.Studies on Polyester Packing Effects of Basic Washing on Multi-use PET and PEN Bottles[J].Package Technology Science,1999,12(2):67-74.
[3]Rwei S P.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ethylene naphthalate)Blends [J].Polymer Engneering Science,1999,39(12):2475-2481.
[4]Bang H J,Lee J K,Lee K H.Phase Behavior 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Extrud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Blend[J].Polymer Science,2000,38(20):2625-2633.
[5]Shi Y,Jabaris S A.Glass-transi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Blend[J].Appllication Polymer Science,2001,81(1):11-22.
[6]Patcheak T D,Jabaris S A.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PET/PEN Blends[J].Polymer,2001,42(21):8975-8985.
[7]Legras R,Bailly C,Daumerie M,et al.Chemical Nuclea-tion,a New Concept Applied 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Organic Acid Salt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Bisphenola Polycarbonate[J].Polymer,1984,25(6):835-844.
[8]Tang S D,Xin Z.Structural Effects of Ionomer on the Morphology,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and Melting Behaviors of PET/Ionomers[J].Polymer,2009,50(4):1054-1061.
[9]田 東,卜海山.離子聚合物Surlyn的成核效應(I)[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31(2):213-220.Tian Dong,Bu Haishan.Effect of Surlyn on Nucleation(Ⅰ)[J].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1992,31(2):213-220.
[10]高 峽,劉瑞剛,金曼娜,等.羧酸鹽類成核劑在聚2,6-萘二甲酸乙二指中的化學成核[J].高分子學報,2002,(6):723-728.Gao Xia,Liu Ruigang,Jin Manna,et al.Chemical Nucleation of Carboxylic Salt Nucleating Agent in Poly(ethy-lene 2,6-naphthalate)[J].Acta polymerica Sinica,2002,(6):7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