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澤
景福宮是韓國古代皇宮,建于李氏王朝初創之時,距今已600多年,算下來略早于中國北京的故宮。景福宮的規模遠不及北京故宮宏大,不過,它的原貌并不是今天的樣子,最初也曾有各式宮殿200棟之多,可惜兩次遭毀。一次是在1592年,史稱“倭亂”,一次是在1910年,都是由日本侵略造成的。后一次曾使韓國淪亡35年之久。兩次大破壞使景福宮存留的屋宇已不及原來的四分之一。
景福宮的主殿勤政殿,是國王臨朝議事的地方,后面的思政殿是國王退朝后辦公的地方,可里面什么陳設也沒有,空蕩蕩的。據導游說,原先的皇家陳設和無數珍寶都給日本占領者擄掠去了。
景福宮是李氏王朝時期(1392年~1910年)首都漢城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李氏王朝的正宮。景福宮是李氏王朝的始祖——太祖李成桂(1392年~1398年在位)于1395年將原來高麗的首都遷移至漢城時建造的新王朝的宮殿,位于漢城北部,因此也叫“北闕”。
景福宮占地面積達15萬坪(約合50公頃),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門光化門,東面是建春門,西面是迎秋門,北面是神武門。宮內有勤政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殿閣。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國王接受百官朝會的地方。勤政殿前方的廣場就是百官朝會之地,廣場的地面鋪以花崗巖,分三條道路。中間的道路稍高、稍寬,是國王走的路,兩側的稍低一些,是文武百官走的路。還有品階石分列于廣場兩側。慈慶殿和交泰殿分別是王太后和王妃的寢殿。慈慶殿里的十長生煙囪十分有名,算得上是李氏王朝時期最漂亮的煙囪,現被指定為珍貴文物第810號。交泰殿是王妃的私人生活空間,朝向峨眉山的殿墻及后門,尤為美觀。
使景福宮更添韻味的,是與寬闊的池塘相呼應的慶會樓和香遠亭。慶會樓是國家每逢喜事時或迎接外交使節時舉行宴會的地方,建于一個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香遠亭位于寢殿后面的后院,與慶會樓一樣,系人工挖池筑島后修建。其特點是,與慶會樓相比,香遠亭更富女性柔美的特性,特別是建造時充分保留了峨眉山及自然地形的特點,將人工建筑完全融入其中,可謂是韓國典型的宮內后院。此外,宮內還有國王的“辦公室”思政殿、學者們讀書的“圖書室”修政殿。
景福宮內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文化遺跡,有敬天寺十層石塔(國寶第86號)、梵天寺地光國師賢母塔(國寶第101號)等國寶級遺跡,以及安裝自鳴鐘的報漏閣、安裝自動水漏的欽敬閣等。這些文化遺跡本來散布在全國各地,后來被移至景福宮。
(選自《同學》(青春校園版) 2006年第12期,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