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正趨于不斷的改造和變化中,而在建筑建造更新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大量的舊建筑群,該怎樣改造這些舊建筑,就成為了建筑設計師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從目前舊建筑的現狀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一些舊建筑改造的手段和方法,以期能夠更好的實現對舊建筑的改造。
關鍵詞:建筑設計;舊建筑;改造
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人們審美的層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建筑設計中,舊建筑從整體造型,以及美感等其他方面都無法達到人們對于美感的追求,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如何做到對舊建筑的有效改造,就顯得尤為重要。舊建筑的改造必須同社會發展的節奏,和歷史環境相統一和協調,從當前的建筑技術以及文化出發,給舊建筑再次融入新鮮的血液。本文主要是針對舊建筑的改造,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
1 舊建筑的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舊建筑是指,目前建筑已經建造一段時間,但是仍然可以使用,以及經過改造后還可以使用的舊建筑物。因為舊建筑在一定方面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發展的軌跡,歷史等等,代表城市的地域特點,另外,從舊建筑的整個建構來分析,這些建筑物還可以繼續的使用,在經過一些常規的改造之后,更加能夠體現和代表地域文化的特點,具有較強歷史文化氣息。
本文主要以城市街道的建筑為范例來研究舊建筑中出現的問題。因為我國的城市的街道,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整體的設計和建造夠匱乏科學合理的方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很大程度上讓城市的街道建筑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
首先,可識別性較差。目前,不管在一些現代化的都市,還是歷史氛圍濃厚的城市,不同城市的街道建筑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城市按照當地具體的人文地域特色出發,建造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的街道建筑,使得這些建筑的帶有顯著的特征。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城市街道上,為了能夠節省成本,以及縮短工期,出現了大量造型相仿的大量的建筑群,進而讓這些街道建筑缺少創新,沒有美感。另外,在一些街道建筑前,出現了大量的宣傳標語廣告牌,這樣的后果不但影響了城市街道的整體美感和造型,而且徹底的淡化了城市街道具有的風格特色。譬如目前在南昌勝利路步行街上,就因為在街道兩旁都擺放了大量的廣告牌,導致街道建筑無法體現南昌自身的地域特色;其次,整體性較差。在一些城市的街道建筑中,很多街道都沒有進行全面的設計和方案制定,建筑設計人員并沒有從當地的獨有的地域特色出發,沒有充分的顧及到一些影響街道不同方面要素,而且對于社會,人文以及經濟等其他方面沒有做充分的研究和應用,僅僅只是為了表明個人主義的色彩,匱乏互相的融合和溝通聯系;再其次是配套設施的匱乏。在很多城市的街道建筑建造設計過程中,大多數都會特別注重交通對于街道的不利影響,在具體的街道建筑設計過程中,將這種影響降到最低。但是雖然達到了交通通行的目標,但是街道建筑中,其他一些配套的因素的設計和規劃數量非常之少。在城市街道建筑中,很難無法看到日常生活所需的設施,譬如在南昌青山湖區某街道的人行道上,盲道的建設經常只是用來作為擺設,這些盲道沒有被良好的應用,而且盲道經常被一些物體所掩蓋或者是阻礙,盲人很難使用到它;還有就是在街道建筑建設中,地面使用的材料質量非常差,透水性能不佳,一旦到了雨季,根本很難將地表水滲入地下,這樣的后果,不但讓路面造出現大量的積水,同時也會引發地下水的流失;在街道建筑中,沒有公共廁所,交通指示牌,以及電話亭等等要素,給行人造成巨大的不便。因此,我國相當多的街道建筑根本無法表現當代城市的特色,以及都市特有的節奏,進而也很難達到人們對于生活環境品質提升的需求;最后是匱乏層次感。在我國很多城市街道建筑,設計方式是線性模式,這樣就會給人們產生強烈的視覺疲勞,讓然感覺沒有趣味性,所以,在城市建筑建造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營造一種適宜的環境,讓人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城市獨有的溫暖和特色。城市街道建筑空間的層次感,這對于行人的情緒和感受帶來經濟的正能量。但是,在城市建筑舊建筑改造過程中,這種層次感很難進行建立,一般情況下,可以利用建筑立面,進行專門的改造來達到這種成效,在城市建筑平淡簡單的前提之下,賦予其獨有的立體感,進而營造出具有趣味性,以及內容全面的空間組合。譬如羅馬的朱伯納里大街,就是充分的利用的空間層次感,將大街建立的具有美感。
2 舊建筑改造的方式
2.1 建筑界面的裝飾和洗滌
在考量城市建筑的美感標準上,可以按照其不同的建筑結構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對舊建筑進行改造,一般情況,在城市建筑設計過程中,首先就要特別注意建筑界面的裝飾以及洗滌。該方法在舊建筑改造過程中,工程耗費非常少,一般用于建筑物使用時間不長等其他影響較小因素的影響。其優勢是可以不更改舊建筑物自身的整體框架,維護結構以及其他方面造型的內容,單單只是利用洗滌變墻面材料來處理問題,利用全新材料的應用,進而讓材質上出現重新的整合,提高建筑審美的特點。譬如在居民舊建筑的改造過程中,都會使用的一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都會清洗建筑的立面上。通常居民舊建筑材料都是粘土磚,在雨水的沖刷,以及烈日的暴曬下,很多建筑外部的紋理都會被抹去,所以,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在制定好的設計方案中,進行再次的粉刷和拉縫處理。
2.2 建筑界面的改造和更新
這種方法就是在,當前舊建筑的現狀之上,添附一些能夠裝飾效果的表皮,其意義在于能夠良好的打造建筑造型形象,但是沒有考慮到建筑自身的結構和作用。這種方法在舊建筑的改造過程中,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缺陷在于,由于受到來自建筑自身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了建筑的整體采光和出入,給居民帶來很大生活不便,另外其優勢在于,這種方法具有靈活性,而且方便,能夠有效的結合當前的現代材料,對舊建筑進行整體的變化,和紋理對比,利用整體的成效,來加強舊建筑的空間層次感。這種方法的改造,一般都是在構件的連接在建筑前方建立玻璃幕墻等方式,所以,其通常都不會和之前的建筑風格出現不同,僅僅只是達到了視覺效果的目標。
2.3 建筑整體框架的變化
這種改造方法,基本上是在舊建筑維護結構,同承重結構隔離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同上文的兩種方法向比較而言,這種方法的投入成本費用非常大。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都是使用在一些非常關鍵建設的舊建筑上。其能夠讓舊建筑的整體造型出現變化的同時,舊建筑的空間形態也會出現變化。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介紹建設設計中對舊建筑的改造的具體分析,以期使舊建筑獲取全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王旭.面向展覽建筑的舊工業建筑適應性改造研究[D].浙江大學, 2013,3.
[2] 史珺.工業建筑更新改造再利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3,5.
[3] 鄧金鳳.舊工業建筑空間的改造與再利用[D].湖南師范大學,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