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瑞
一個生活在仇恨中的人,有一種品質是他最需要的,那就是寬容。
——題記
記憶中,我最喜歡那個寬容的小男孩。
1968年的一天,一列火車駛進印度東部的一個小站,因指揮行車的信號燈上爬滿了蜜蜂,司機看不清信號燈,便探身到窗外觀察。這時,一只蜜蜂蜇了他,他順手將它拍死了。不料蜜蜂臨死時釋放的激素,招來了附近的蜂群。司機在蜜蜂的圍攻下疼痛難忍,眼前一片模糊,立即緊急剎車,但還是撞上了停在同一條軌道上的另一列火車,5節車廂傾覆,300余名旅客死傷。
印度鐵路部門認定事故的罪魁禍首是蜜蜂,開始了一場消滅蜜蜂的方案大論證。有的提議砍掉車站周圍的雜樹,有的說干脆調集消防人員搗毀蜂巢……大家束手無策之時,一個小男孩解決了難題:春天在離小站足夠遠的地方撒滿花籽,到了夏天,那一帶花團錦簇,清香撲鼻,越來越多的蜜蜂到遠離車站的地方安家落戶。事實上,小男孩的父親就在這場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小男孩的做法引起人們的深思。
如果司機被蜜蜂蜇了之后,能寬容地面對蜜蜂,就不會釀成大禍,置300多個生命于死傷之中。那個小男孩成了我記憶中“寬容”的代名詞。
戰國時期,將軍廉頗對拜為上卿的藺相如頗為不滿。他認為自己作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而曾經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于自己,叫人不能容忍。但是藺相如卻不這樣想: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斗,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我處處躲避他,就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最終,由于藺相如的寬容,兩個人成為“刎頸之交”的好朋友,也留下了“將相和”的千古佳話。
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啊!寬容能使互相猜忌的朋友更加親密;寬容能使一個國家變得強大;寬容更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融洽。這不正是新世紀的我們所需要的品質嗎?
當代社會,寬容更是我們所需要的美德。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被父母嬌寵慣了,無論在什么地方都以自我為中心。被人推了一下就怒目視之,腳被別人踩了就要“以腳還腳”,被別人罵了一句就要“大動干戈”……這一切不都是因為在我們的品行中缺少了寬容嗎?如果我們擁有了寬容,實踐了寬容,那就不會發生這樣“雞毛蒜皮”的事了。
讓我們擁有寬容的美德,讓我們創建互相寬容的人際關系,讓我們攜手打造寬容的社會!
讓我們擁有寬容的美德!
【評點】
一場車禍奪去了男孩父親的生命,男孩沒有記恨在心,而是寬容地為車站想出一個“驅逐”蜜蜂的好辦法。這是怎樣的一種心胸?文章由小男孩的故事引入,開篇自然。接著又用戰國時廉頗、藺相如的事例進一步詮釋寬容的價值。結尾聯系實際,畫龍點睛,點明主題。 李 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