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泥
《遼河》十一期的“小小說”著重推出了河南作家尚慶海的《世相五題》。世相,自然也是世態。
《陪你站一程》說的是世風,言傳身教演繹成了祖孫輩分的置換,那一份帶人受過的悔意也顯得微不足道。但總有一絲痕跡劃過內心。《取暖》說的是傳遞。在幫助孩子驅寒的同時,更教會他們驅趕心靈冷漠的處事良方。即,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樣的傳遞功莫大焉。而《孩子,快跑》討論的不僅是扶與不扶的風險,當某種規避變成孩子的本能,那才是最大的社會問題。《尋找辛玲梅》說的是一場商業秀,商業炒作本不新鮮,新鮮的是那些光怪陸離的眾生相。最苦澀的當屬《天堂茶》,讓人品味的是咂舌的心酸。當歲月老去,曾經的付出仍不能填滿后人欲壑,那才叫晚景悲涼。
五篇小說,分別從不同的生活角度對世相進行了折射,晾曬的是世道人心,但沒有僅僅停留在反思層面,溢出的人文關懷才是作品的動人之處。有句話叫:“好題材比不上好角度,好角度比不上好情懷。” 《世相五題》系情懷之作。
五篇小說皆采取了敘述手法,應該說,小小說可以有描寫,但受篇幅所限不易多,總體上還應是敘述文體。作家白小易 在《小小說一百篇》序言中寫道:“我認定小小說應該是種純粹的敘述文體……純敘述可以保證小小說在有限的篇幅之內表現任何內容,駕馭所有題材。既可以講述一個在瞬間發生的小故事,同樣能把一個時間跨度數年、數十年以至更長的大故事講給你聽。這是由敘述語言的張力和自由靈活的跳躍轉換特點所決定的。”
白小易對小小說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的《客廳里的爆炸》被視為智慧型寫法的開山之作。其敘述觀點也獲得廣泛認同。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小小說的制勝之道,正合于此。
本期還發了潲雨的《新聞,新聞》、周國華《藏獒》、陳德鴻的《婚約》、 郭建華《報應》, 讀后也各有可談論之處,留待讀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