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2014年10月16日晚,遼寧省第九屆藝術節開幕式在沈陽舉行。本屆藝術節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劇目展演、美術作品展覽、東北民歌展演、民族舞蹈比賽等四個大項。劇目展演主要是來自省直和各市(縣)藝術院團最新創作的26部劇(節)目,藝術門類涵蓋了話劇、歌劇、京劇、芭蕾舞劇、民族舞劇、評劇、兒童劇、音樂劇、遼劇、木偶劇、曲藝等。
開幕式上,遼寧歌劇院獻上了心血之作——歌劇《雪原》。這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排演的一部重頭戲,傾情演繹了東北廣袤土地上東北抗日聯軍抗擊日寇的英雄贊歌,林海雪原上無垠的白和滾燙的紅,給人們帶來了磅礴的力量。此前展演的遼寧芭蕾舞團創排的舞劇《烏斯渾河的回聲》,則首次以芭蕾舞形式展現了悲壯的“八女投江”故事,以情動人、風格唯美、震撼人心。美術作品展覽,主要展出了我省新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等美術作品220件。藝術節作為我省具有重要影響的藝術盛會和文化藝術惠民的廣闊平臺,為推動我省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遼寧是一個文化大省,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文化影響力。全省現有國有文藝院團40個,民營演出團體466家,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2個,公共圖書館128個(文獻3093萬冊),國有博物館7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世界文化遺產地6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0個項目。近年來,我省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目標邁進。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中國夢研究闡釋,開展主題文藝創作、出版和文化活動。認真組織典型報告團宣講和“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宣傳活動,出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風采》,開展“我們的紅色節日”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同時,大力倡導踐行“天遼地寧、愛國奉獻、誠信務實、創新爭先”的新時期遼寧精神,舉辦以“培育核心價值觀、弘揚遼寧精神”為主題的書法、攝影、繪畫、微電影作品創作征集及展出活動,編輯出版《新時期遼寧精神踐行者》圖書。深入開展“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郭明義愛心團隊已發展到600多支、130多萬人,郭明義微博粉絲突破2100萬人。開展“遼寧好人”評選活動,建設“遼寧好人網上展館”,在全省挖掘“身邊好人”“最美人物”“時代楷模”三個層次先進典型。第一輪已推薦最美人物42人,時代楷模15人,在遼寧好人榜上榜400多人,中國好人榜上榜76人。
文藝精品創作演出亮點紛呈。近幾年先后有電影《雷鋒在1959》等一批文藝精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話劇《郭明義》獲中國藝術節“文華獎優秀劇目獎”;京劇《將軍道》獲“文華獎優秀劇目獎”,并被評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話劇《代理村官》參加第七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獲得優秀劇目獎。我省創作的歌曲《坐上高鐵去北京》入選全國首批中國夢新創歌曲20首名錄;文學作品《父親的畫》獲全國中國夢主題文藝作品征集三等獎。去年,全省40個國有演出團體,共演出劇(節)目8000場,其中送戲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廠礦、進軍營演出3000余場,觀眾達650萬人。與此同時,不斷加強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與推廣,充分發揮老藝術家的“傳幫帶”作用,以京劇、評劇、皮影戲、評書、東北二人轉、東北大鼓為主題開展傳承活動,促進地方戲曲薪火相傳。定期舉辦集體拜師儀式,對優秀青年戲曲人才進行重點培養,開展地方戲曲劇種專題培訓。積極推進地方戲曲劇種進鄉村、社區、學校、軍營、廠礦進行演出。沈陽評劇院創排的評劇《月清》,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地方戲曲展演。
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惠民深入人心。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連市和《沈陽市社區文化建設“五個一”項目》,分別進入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示范項目行列。全面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社區和鄉鎮文化站(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組織拍攝《遼寧滿族文化專題片》《遼河文明專題片》《走進博物館多媒體資源庫》,增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全省以“百萬圖書萬里行”、文藝演出“五進”等六項活動為載體,推動公共文化流動服務。積極安排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為鄉鎮文化站電子閱覽室下達配套資金。舉辦省第三屆全民讀書節,吸引2000萬人參與。舉辦“群星璀璨 天遼地寧”全省群眾文化展示季,開展送戲到基層。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推進全民文化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書屋、覆蓋、國影、雅樂、健身、輔導、窗口和標準8項子工程,開展文化進基層、輔導面對面、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去年,我省“百館千站”文化藝術素質提升工程、“對面朗讀”公益文化活動、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大連市圖書館白云系列活動獲項目類“群星獎”;沈陽市群眾藝術館的評書《特殊任務》、本溪市群眾藝術館的小品《探親》獲作品類“群星獎”。同時,建立文化志愿者基層服務站472個、志愿服務隊伍1683支,招募文化志愿者57784人。
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明顯。近年來,我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增多,75處不可移動文物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128處、173個點。去年,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掛牌。興城環境改造和維修工程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營口、葫蘆島地區文物保護重點工程全面啟動。編制了《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五”保護工作總體規劃》和6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規劃。開展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重視發現和培養扎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充分發揮文化非營利機構和基層群眾性文化組織的作用。深入挖掘民族節日、中醫藥、中華美食等文化內涵,豐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動載體。穩步推進遼寧鼓樂、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凌源皮影戲三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數字化管理系統試點。錦州滿族刺繡項目代表東北三省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海城高蹺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邢傳佩獲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薪傳獎”。
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我省組織沈陽等10個市共20個項目參展第十屆深圳文博會,遼寧展團和本溪富慧康遼硯有限公司獲優秀展示獎。推進全省文化建設“一縣一品牌”工作,加強對首批8個項目跟蹤指導,監督扶持資金規范使用,推動制度化、規范化發展。重點培育首批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和1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遼寧劇院聯盟劇場已達到30家,演出34臺劇目、86場次,觀眾達7.3萬人次。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沈陽)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來自東三省、內蒙古、港澳臺及俄羅斯的3200余個參展商參展,觀眾累計150萬人,零售文化商品額突破1000萬元,大宗合同購銷實現2400萬元,推介會現場簽約額427億元。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推進遼寧文化品牌走出去。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撫順平天蠟制品有限公司入選2013—2014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遼寧廣播電視臺各頻率頻道積極運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手段與受眾互動。全新改版升級的遼寧廣播電視臺網站上線,并推出網絡平臺手機客戶端,統一的全媒體平臺正在建設之中。深化節目制播分離體制改革,推進節目創新創優工作,組建并完善一批具有市場運作機制的節目制作機構,推出《老梁說天下》《完美告白》《中國地》《情系北大荒》《鋤奸》《女人當官》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好節目。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