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石

美國《財經》雜志2014年6月公布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商界人士排行榜中,馬云成為中國內地唯一入選的企業家,排名第15位。評選方表示,馬云掌管的網站阿里巴巴、淘寶網以及支付寶、雅虎中國,在中國互聯網界舉足輕重,很有可能影響到全球互聯網的發展。
馬云,當今的風云人物,他創辦的阿里巴巴公司已是商界巨頭,領導電子商務新潮流。今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一經交易,就大幅跳漲。當天上漲38%,報收93.89美元,使公司市值達到2310億美元,馬云因此成為中國內地新的首富。這是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的傳奇,也是馬云人生的傳奇。
馬云沒有什么家族生意的背景,創業之初,也沒有學業、名聲、地位等特殊資源。普普通通一個人,卻馳騁于高科技產業,致富在電子技術主導的新型市場,引導著互聯網發展到物聯網的新潮流。他的個人財富由普通的工薪階層躍升為億萬富翁,富甲全國。宋朝王安石曾評價張籍的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意思是說詩看起來挺平常,但其中的意境卻最為清奇峭拔;詩看起來做得很容易,但實際上是經過艱苦的構思才寫出來的。古往今來的創造有著相同的原理,馬云創業經歷很合乎這兩句詩的意境。
平凡里累積沖天的資本
馬云1964年生于浙江杭州。1982年,他經歷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83年,再次參加高考,又一次落榜;1984年,馬云第三次高考,才被杭州師范學院錄取。1988年,馬云從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英語教師。當老師,顯然與他創業理想差距很大,他感到很迷茫。畢業前,他在校門口遛達時碰到了校長。校長問起他的工作情況,馬云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希望去創業,當一名教師心有不甘。校長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要馬云許下一個承諾:到分配的那個學校去,五年不許出來。馬云出于對校長的尊重答應了。不久,深圳一家單位邀請馬云加盟,月薪是當教師的十多倍。馬云想到自己的承諾,堅持了下來。第三年,海南一家公司對其開出的月薪更高,馬云思忖再三,還是決定堅守承諾。就這樣,他在學校里教了五年書。
馬云憑借教英語和演講口才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他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在杭州翻譯界漸有名氣。很多人來請馬云作翻譯,他從中看到了商機。1992年,他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馬云教課之余四處聯系翻譯業務。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元錢,可房租就要700元。干了一年,財務上入不敷出,馬云就自己到義烏、廣州進貨,賣禮品、賣鮮花,用賺來的錢養翻譯社,1994年才開始收支平衡,逐步賺點錢。
到1995年,錢沒賺多少的馬云,卻憑借超強的活動能力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名氣。一家和外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聘馬云到美國收賬。美國商人想賴賬,將馬云禁閉在房間中。馬云在驚恐不安中過了兩天才被釋放,又丟失了隨身行李,灰溜溜地回國。
馬云這樣的求學、闖蕩經歷看來平平常常,有人以此作為少不更事,后來才大有作為的例子。這并不恰當。成就大業的人有幾個不是從平庸起步呢?功課門門高分、名校畢業、搞科研、發論文,這是某些成功者的共性,但并不能成為固定的模式。聯系后來馬云的奇跡,他青年時英語出色,有商業頭腦,勇于闖市場,平凡里蘊含著后來攀登高峰的底氣。英語好,有助于他的世界眼光;有生意頭腦,才做得了產業;富于冒險精神,才敢于創業,勇攀高峰!
奮斗中驚險的一躍
1995年初,馬云去美國出差,此時他對電腦還一竅不通,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他好奇地請朋友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應該利用互聯網幫助中國的公司為世界所了解,這蘊含著十分重要的商機。回國后不久,他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成立了杭州海博網絡公司,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網站取名“中國黃頁”,不到三年時間,就賺到了500萬元。1997年,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對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對外經貿等一系列有全國影響的站點。
1999年2月,馬云和他的團隊回到杭州,創辦一家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阿里巴巴網站。阿里巴巴是故事里的一個樂于助人的年輕人,馬云以這個名字代表自己創業的雄心。他根據自己在互聯網商業服務領域的經驗,提出應重視和優先發展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B2B)。他的觀點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很快引起國際互聯網界的關注,被稱為“互聯網的第四模式”。
干大事,錢從哪里來?馬云的創業經歷和理想吸引了有眼光的投資者。國際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牽頭投資了500萬美元給阿里巴巴。接著,日本軟銀投資了2000萬美元。馬云的團隊個人既投資,更奮力拼搏,阿里巴巴的事業迅速騰飛。“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馬云以這樣的經營理念,迅速招攬國際人才,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為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現在,數以百萬計的全球商人在阿里巴巴的網上交換信息。馬云等投資者還在2003年7月推出為消費者服務的淘寶網,2004年推出網絡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寶”,現在都已家喻戶曉,廣泛應用。
馬云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阿里巴巴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是全球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阿里巴巴被美國硅谷和西方風險投資家譽為五大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認為它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2005年和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進行戰略合作,兼并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馬云創辦的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馬云登上了事業的高峰,非常難能可貴,令人仰視。但清楚了解馬云走過的一步一步,卻也并不神秘。成功的基本原理還是天才加上勤奮,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他的成功范本可否多多復制呢?這可是人們向往的事。但人的天資、本領、條件、機遇多有不同,都成為業界領袖、全國首富是不可能的。馬云的創業道路可以給大家以深刻的啟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聰明才智,都可以在自己努力的空間“出彩”。
發展時思維的海闊天空
《笑傲江湖》是馬云看得最多的金庸小說。他最欣賞的人物是風清揚。在中央電視臺的《對話》節目中,馬云說特別欣賞風清揚的“出手無招”,“因為我想做任何事,要把所有的招數在自己消化了以后很自然地使出來。”馬云創業、發展事業的思維確實有這種風格,五花八門的各種思想兼收并蓄,但形成觀點,做出決策卻自有創見,高招迭出。
馬云常將國家治理的一些理念用于管理公司。盡管把“只和政府談戀愛,但不結婚”作為信念,但視“國家模式”為最好的商業模式。這聽起來有點玄,可也有實在之處。研究政府的作為、研究政策還是一個企業家需要經常注意的。官商有分界,但管理社會與管理企業又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借鑒。
在企業面臨危機時,馬云往往是通過思想上的大團結來完成逆轉。馬云曾在內部發起過類似整風運動的活動,連名字都沿用至今。這些提法,理論上也許經不起推敲,但用意還是好的,在企業運用的效果也不錯。
馬云掌管一個創新型的公司,他自己不斷有新的創意,這些創意有的就可能變為億萬財富,相當程度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阿里巴巴的董事局里設置首席戰略官,負責提煉和升華馬云所提出的想法,進而成為戰略。公司還有一個特別的職位——“聞味官”,面試一個新人,能立刻判斷他是否適合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在馬云看來,能稱職這一職位的,除了他本人,只有兩名高管。這些做法個人化、神神秘秘的色彩較濃,其科學性令人生疑。但只要對公司、對社會有益無害,也不必視為異端。馬云這類故弄玄虛并不罕見。杭州靈隱寺旁,有座永福寺,據說里面的月真方丈年輕時長得和馬云有點像。馬云曾對他說,“其實我是你,你才是我。我在外面幫你做商業,你在廟里替我修行。”這說法參禪悟道,不像凡間之語了。馬云的玄虛引起許多人研究的興趣,紛紛解析其深意。其實,這些隨口說說的話,不能說與其思想主張無關,但畢竟不是他思想意識中的主要東西。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