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敏
對于券商來說,11月是一個特別忙碌的月份。
11月14日,A股市場再度迎來券商IPO——國信證券首發申請通過。3天后,又有安信證券宣布曲線上市。
已經上市的19家券商也沒消停。光大證券股票自11月17日停牌,公告顯示公司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同日,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也公告因重大事項開始停牌。
顯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尤其是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加入以及“一碼通”等各項政策的推出,證券行業的洗牌正在進一步提速。
紛紛實施各種融資方式
資本實力是否雄厚,可以說直接關系到證券公司未來的生存前景。尤其是在券商牌照紅利消失的趨勢下,短期內通過各種渠道補充資本做大規模已成為各家券商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的必然選擇。
11月4日,西部證券公告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已經取得證監會出具的反饋意見通知書。西部證券董秘聯系人李逸瀟告訴《投資者報》,盡管證監會已經出具反饋意見通知書,但是公司還沒有收到。不過目前已經收到多家相關機構投資者的意向函,應會爭取在年底前完成定增。
國金證券更是動作頻頻。今年5月份剛剛通過可轉債募資25億元,10月15日又公告稱,45億的定增計劃方案獲得股東的支持順利通過。“關于定增計劃,由于還沒有獲得證監會的通過,我們暫時還沒有和機構溝通,不過我們相信會得到機構的踴躍認購。” 國金證券品牌部負責人唐兆峰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
除了上市公司通過定增籌得資金,一些中小券商還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或以原有股東注資等方式補充資本。
11月18日,浙江省擬上市券商財通證券進行了增資擴股,上市公司九牧王、物產中大,還有PE天堂硅谷都將入股財通證券,增資金額分別是2億、3.9億、6億。
而就在此前的10月28日,財通證券剛剛進行過一輪融資,發行了第一期次級債,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五年。
發行公司債的證券更是數不勝數,廣發證券40億短債、長江證券50億元公司債、西南證券30億次級債……
采取IPO方式融資的更是不少。據《投資者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國泰君安、東方證券、東興證券、第一創業證券、浙商證券、銀河證券和華安證券等都在排隊IPO,如果再加上中原證券啟動A股IPO計劃,市場預計明年資本市場有多達10家的券商上市。
此外,《投資者報》記者也注意到,東莞證券、財通證券、廣州證券和新時代證券等22家券商完成股份制改革,準備啟動IPO。
11月17日,東莞證券宣布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投資者報》記者聯系到公司的辦公室人員,對方告訴記者品牌部負責人出差在外,不過她也透露說,明年將會啟動IPO上市計劃。
券商加杠桿獲得支持
上述券商暗流涌動的直接動因在于監管層要求券商補充資本金,要求各證券公司于今年12月31日前向中國證券業協會報送切實可行的未來三年資本補充規劃。
以往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凈資本情況嚴格監控,由于券商的凈資本限制,雖然保證了償付能力,規避了泡沫和流動性風險,但是在發展創新業務時受到凈資本指標影響,只能承受高額的貸款成本和有限的融資規模,隨著行政管制逐步放開,嚴格管控的增資擴股制度受到挑戰,券商補充資本的呼聲愈發強烈,而監管層的松動和支持也讓券商加杠桿的路途更加順利。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券商利用境內外上市、新三板掛牌、并購重組等方式開拓融資渠道。9月19日,證監會明確取消證券公司上市“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良好的成長性”兩項額外審慎性要求,并簡化了相關程序。
8月份證監會表示,已經啟動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的修改工作。有業內人士預計,這一征求意見稿將為證券行業帶來兩大方面的影響:一是行業凈資本將釋放約500億~700億元;二是行業杠桿上限將得以提升至5.5~6倍。行業凈資產收益率上限可以從原來的10%~11%提升至13%~15%左右。
11月,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券試點已進入籌備階段,20家券商獲得資格,每家證券公司在滬深交易所及證券業協會報價系統累計發行短期公司債的規模將不得超過其凈資本的60%。按照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13年數據計算,這意味著上述券商最多可發行高達1579.77億元短期公司債,杠桿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隨后,中國證券業協會要求各證券公司于2014年年底前向協會報送未來三年資本補充規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證券行業近期已經密集迎來了松綁政策,但這僅是行業加杠桿之路的開始,下一步,包括通過IPO上市、增資擴股等方式補充資本、支持證券公司探索發行新型資本補充工具,如優先股、減記債、可轉債等在內的政策有望進一步落地,行業加杠桿空間廣闊。
國內券商行業的杠桿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目前行業的杠桿倍數也只是從過去的1.6倍升至2.2倍,仍遠遠低于銀行、信托等行業10倍以上的杠桿,也低于監管部門平均5倍杠桿倍數的心理預期。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現在銀行業的杠桿基本達到15倍以上甚至更高,杠桿低的金融機構需適當增加杠桿來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證券行業杠桿率向上還有空間。
申銀萬國統計了2014年三季報,發現上市券商總體杠桿為3.5倍,較2013年三季度增加0.91倍。其中大券商的有效杠桿顯著高于中小券商,行業整體有效杠桿為1.83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等大券商在2倍杠桿之上。
“普通的券商杠桿倍數可以達到5倍,優秀的券商可以達到8倍左右,這意味著現在證券業加杠桿的空間較大。 ”張育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