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海博
人生下來基本都有兩只手,手蜷起來就是拳。小時候用手拍西瓜,總是拍不開,用拳頭一兩下就開了,于是覺得拳頭就是力量。后來跟小朋友產生了矛盾,總要揮兩下拳頭才覺得威風。哎,現在長大了,且不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常常覺得很多事物都不只是人們所熟知的樣子,拳也不應例外,除了力量和威風之外,它還應有很多微妙的面容,且不妨道來與各位分享一下。
一個人開始學武,最先學的應該是拳,練練拳,身體里各方面都鍛煉好了,再扎馬步,才不會覺得枯燥難忍。拳術有很多種,這里且不列舉了,大部分拳法,不只有拳這一種手形,還有爪、掌、勾手等等,為什么偏叫某某拳,而不叫其他呢?我想,從拳的形狀看,它是圓的,古人常說“天圓地方”、“天人合一”,這里會不會體現了拳師們對天的尊敬,和希望自己能與天齊壽、與道合一的愿望呢?另外,拳比掌和爪占的空間都小,好像有種謙卑的樣子,這不正是儒家的禮的精神實質和道家上善若水的處世方法?濡染于傳統文化的拳師們豈能不對拳鐘愛有加呢?
拳術最興旺的時期是在明代,那時有陳家溝太極拳的陳王廷、少林寺的覺遠上人等等高手,那么到底是拳術選擇了明代,還是明代選擇了拳術呢?明代初期有一本著名的小說叫做《水滸傳》,小說里有很多好漢,大都身手不凡,我想當時只要識字的人應該都看過《水滸傳》,因為實在太好看了。這樣人們多多少少都被激起了一股豪氣,練武于是蔚然成風。明代還有一件東西很有名——心學,眾所周知,武術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內功心法,我想應該都跟心學有關系,想是當時練拳的人每天只是打熬氣力,日子久了不免厭倦,于是便將拳法和心學結合起來,正好心和拳的形狀也差不多,練拳的同時也可以修心,這樣便多了許多奧妙和趣味,于是拳術便在明代興盛起來了。
拳是什么?它就像一朵花,綻放在拳術愛好者們的心田,像一彎月,照亮在拳術愛好者們的眼睛里,愿你我共勉,愿天涯海角,拳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