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記者 章漣漪 編輯丨洪鴻 郵箱丨E-mail:hh2012qq@163.com
9月12日至13日,在臺胞社團論壇·經濟分論壇上,來自全球各地的70多位嘉賓,以“互信、合作、共贏”為主題,探討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更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關系,并且就其中的機遇和挑戰展開熱烈討論。
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和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作為主持人和引言人,不斷調節會場的氣氛,總結嘉賓的發言,并適時地進行一些引導。兩個半天的會議熱烈而又充滿意義。
“在過去30年里,大陸的發展給臺灣提供了一些機會。到目前為止,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加上港澳占臺灣出口40%左右。同時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投資對象,吸收了臺灣對外投資的60%,有百萬臺商臺干在大陸投資興業。在今后,大陸也可以為臺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這一點上全國臺聯也會繼續發揮它的優勢為臺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爭取更多的機會?!敝鞒秩思o斌一番引言拉開了經濟分論壇的序幕。
王建民表示,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對兩岸經貿合作確實存在很大機遇。我們能不能抓住機遇,關鍵取決于你的勇氣、你的智慧,你敢不敢、能不能抓住這個機遇。有機遇就有挑戰,未來的挑戰在哪兒?日前,臺灣“立法院”要制定兩岸協議條例,這個條例如果制定難,那么發展合作就會更難,無論是經濟協議、文化協議,這些合作都將受到很大的挑戰。如果這個條例不能在“立法院”通過,未來兩岸的合作協議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破解這一難題,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同胞都要為之努力的問題。
“大陸現在正在致力于推進全方位的依法治國方略,以及構建新一輪的新型開放型經濟體制,這些都為兩岸合作帶來了機遇?!睆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彭莉從法律角度談對挑戰和機遇的看法,“挑戰方面,我認為,第一個挑戰,今后要在制度上給予臺商特別的優惠待遇,沒有法律依據會越來越難。第二,服務貿易協議的通過真的非常重要。第三,有一些臺商在大陸經營,做事風格要做改變,依法治國最大的一點是司法改革,以前有一些臺商碰到一些案例糾紛,愿意找行政關系來解決糾紛。今后這種處事風格、思維方式可能要發生轉變”。
唐永紅主要就存在的隱憂部分表達了看法:第一,當前兩岸經貿合作至少在三個大層面需要謹慎處理,第一個層面是兩岸經濟發展本身層面的因素,兩岸經濟發展目前為止差異性很大,差異性帶來互補性和競爭性,以前互補性比較多現在競爭性加大。第二,涉及到兩岸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經濟合作依賴于兩岸政治關系的穩定,臺灣是選舉政治生態,國共兩黨之間有“九二共識”,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還沒有共識,臺灣馬上面臨2016年的選舉,這個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的持續動力。第三,臺灣內部政治生態的復雜性。這在目前是很大的制約因素,包括服務貿易協議受阻,這是很明顯的表征,這些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只能在雙方的合作中逐步尋找解決之道。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深入分析了中國經濟新常態對兩岸合作的影響。他提出,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大陸中等收入的人群將會超過6億人,他們會追求更高品質的服務和更高品質的創意,這將為兩岸的企業家帶來新的35年的新機遇。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威盛電子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簡要為大家分析了現階段大陸的經濟發展和市場情況,并提出三個方面供大家在大機遇、大挑戰下作一個思考:第一,如何在未來協作模式經濟的環境下獲得成功。第二,如何引領集體目標和行動的實現。第三,如何打造移動互聯的革命。
臺北市企業家菁英會會長吳木川就如何正確認識兩岸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發表了看法。他強調,在大陸進行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之機,臺灣應掌握并運用大陸近年來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轉型之方案,推動兩岸持續深化經濟合作,為臺灣產業升級轉型與發展營造更有利的局面。兩岸的朋友們更應該攜手合作,共創屬于兩岸的下一個春天。
臺灣兩岸犇報社社長陳福裕呼吁,習近平總書記在蒙古國提到,怎么樣在區域一體化的架構下帶動周邊的發展,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相信臺灣不應該在這個列車上掉隊,甚至我們要提早上車。如何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完成國家統一、最終臺灣參與在內的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這是未來我們最大的戰略目標。
臺灣中華文教經濟合作促進會會長曹長齡表示,不管是臺灣還是大陸,現在都發生了一些產業升級的瓶頸和中小企業轉型困難的問題。臺灣的服務業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而且臺灣的中小企業各方面能力也非常強,但是很多到了大陸后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拔矣X得臺商朋友基本上都有方法,最重要缺的是金脈和人脈。”他提議,建立專業委員會,挑選臺灣中小型企業中的少數給予支持,一部分先發展起來,再帶動其他企業發展。
臺灣中華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王仲鵬主要就保護專利方面發表了觀點。他說,臺灣一些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很強,在大陸申請了各式各樣的專利,然而往往會面臨著被仿冒或者剽竊的危機,而靠個人力量太過薄弱,希望能夠依靠政府的力量,保護他們的合法利益,使得更多的臺灣人民愿意來大陸奉獻智慧。
“我相信,大陸發展到現在,依賴政府給臺商的優惠政策,這時期恐怕已經快要過了,至少現在已經在節骨眼上了?!焙{兩岸科技開發交流促進會會長李延生表示,“我們接觸臺灣的一些中小企業,他們也在討論怎么平衡國民待遇和給臺商的優惠待遇問題。我覺得,如果繼續抱怨沒有優惠政策會比較被動。我建議,臺商應該與大陸的一些中小企業多多的對接,特別是行業的對接,加強互相的溝通,建立更快捷的機制,制定出我們自己的一個新的規則”。

經濟分論壇現場
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財務長黃振益建議,可以用基金的方式階段性地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另外,全國臺聯站在一個服務臺商的角度,可以作為一個發起人,結合兩岸三地資金,成立兩岸中小企業基金合作的模式,搞一個咨詢或者審理委員會,幫助兩岸的中小企業。這樣的話,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會是一個長足的、巨大的幫助。
服務業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即跟人們的文化思想、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都有很深刻的關系。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表示,兩岸雖然在很多方面,大家還是認為有差異,但是和其他地方相比,差異還是很小的,應該說雙方合作機會都很大。無論是大陸或者臺灣最近所擬出來的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基本上服務業都占了很大的比重。服務業要合作,很多地方牽扯到兩岸各自的法定規章問題。這就是為什么希望能夠簽訂服貿協議的原因。
美國華人婦女聯合會創會會長黃惠珍以“兩岸服務業合作與共創雙贏”為題,介紹了兩岸物業的現狀及合作情況。她表示,作為來自臺灣的美籍華人,我非常關注臺灣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后,感覺臺灣的發展會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沒有想到兩岸服貿協定在臺灣受阻,希望海外的華人利用我們在臺灣的關系,向臺灣民眾宣傳服務貿易協議對臺灣的好處,讓臺灣更多民眾對服務協定有更多的了解,為服務貿易協議的最終通過奠定民意基礎。
臺灣服務業聯盟協會副理事長王應杰說,服務業就是內需市場、衣食住行,重要的是如何把生產工廠的東西賣到全世界,今天中國大陸和臺灣需要世界的通路和服務業來把這些產品賣出去。我們應該手牽手、心連心,把大陸和臺灣物品賣到全世界。
臺南市海峽兩岸經貿文化發展協會理事林琨璋表示,對兩岸服貿協議,據我們在臺灣的了解,主要是怕以大欺小。所以如何消除疑慮,要通過大家的智慧化解臺灣內部的害怕,這樣就能比較簡單地把這個事情通過。
臺灣青創總會大陸事務委員會副主委王鐘賢表示,對于服務貿易為什么受阻?最主要的還是溝通的問題。一些老百姓沒有人注意到服貿的實際內容是什么,都是聽到一些傳聞,受到一些人的煽動。臺灣,包括大陸有關部門,如果有一個政策性的說明,讓臺灣了解兩岸服貿通過之后,大陸方會怎么樣支持和保護臺灣的企業,我想可能會有一些推動作用。
臺灣高雄市烹飪商業同業公會執行長施澤民表達了加強兩岸經貿交流、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共同愿望與期待。他著重從餐飲業入手,講述了兩岸服務業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優勢。
“這么多年,大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臺灣中華三祖兩岸民族促進會會長李福笙表示,“我們臺商在這里借著臺聯的這個論壇場合,我們要共商怎么同心協力為中華民族做貢獻。其實,服務貿易一過,誰最有利?臺灣和大陸最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