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昌校宇 伊蕊 圖丨徐波 編輯丨伊蕊 郵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九月的北京,秋風送爽,碩果飄香。伴隨著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的碩果,臺聲雜志社隆重舉行了“臺聲新媒體推介互動會”,與近300位出席論壇的來自臺灣島內、海外各地臺胞社團領袖們,共同分享了《臺聲》雜志近年來發展的成果。
9月13日16時30分,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紫金大廳,高朋滿座,座無虛席。仍沉浸在臺胞社團論壇剛剛閉幕的喜悅中的兩岸嘉賓們,在短短40余分鐘中,再一次情緒被調動、熱情被掀起、激情被鼓足,這場別開生面的推介互動會,令嘉賓們興奮不已,點贊不斷——
“真是不錯,新媒體、新形式、新創新,給人眼睛一亮”、“沒想到《臺聲》發展真是迅速,與時俱進”、“這幾年《臺聲》雜志辦得越來越好看了,現在又有了新媒體,可喜可賀呵”……
這是一次閃亮的登場,這是一次全新的展示。
當會場上空娓娓響起輕松喜悅的《喜洋洋》樂曲,當超大型的電子LED屏華麗推出“臺聲新媒體推介互動會”幾個大字,當主持人臺聲雜志社總編室副主任、新媒體主編易靖茗和臺聲雜志社新媒體副主任、總監靳振國款款步入舞臺中央,整個會場一片寂靜,數秒后,掌聲才如雷般地響起……為他們的青春、朝氣,為活動的新艷、時尚,為《臺聲》的創新、發展。
自此,掌聲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在紫金大廳響徹開來。
推介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臺聲雜志社社長梁國揚向嘉賓們介紹了《臺聲》的發展情況。他說,《臺聲》雜志創刊30多年來,始終堅持以“服務鄉親,溝通兩岸,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辦刊宗旨,解讀中央對臺政策,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與諸位鄉親一道,努力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竭誠奉獻、貢獻力量。特別是近年來,《臺聲》雜志更是與時俱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從單一傳統平面媒體向互聯網、手機、視屏等數字媒體時代發展,逐步成為在兩岸深有影響力的一家重要涉臺媒體。
梁國揚的話引起了在場的諸多嘉賓共鳴。對于《臺聲》,這些臺胞鄉親們恐怕沒有陌生的,甚至還可以說,他們中間有許多鄉親是看著《臺聲》成長的,《臺聲》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段發展,都離不開諸多臺胞鄉親的關愛、支持和幫助。《臺聲》無法忘記,美國加州首府華人工商協進會會長毛邦杰先生、香港國際華商協進會榮譽會長林春樹先生、歐洲臺商聯合總會第二十一屆總會長董淑貞女士、臺灣中華臺商協會名譽會長賴文鑫先生等等,是他們一如既往的支持,《臺聲》才得以不斷發展;《臺聲》不會忘記,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先生、臺灣《海峽評論》總編輯王曉波先生、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二屆監事長顏樹洋先生、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前會長花俊雄先生等等,是他們長期以來的關愛,《臺聲》才得以健康成長……
時光荏苒。隨著社會進入數字時代,《臺聲》雜志亦適時而變,開始由傳統平面媒體向新興媒體發展。此次推介活動上,自始至終貫穿著用《臺聲》微信、新浪微博、騰訊微博與嘉賓們互動的環節。對于《臺聲》跨躍這一步,現場通過微信獲得“幸運微粉”的賴文鑫先生發自內心地說,他常年奔走于兩岸,為更快地了解許多兩岸信息,他早早地擁有了大陸的微信,其好處自不言說。《臺聲》今天向新媒體發展,是務實而必須的,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擁有明天的成功。

易靖茗與靳振國主持臺聲新媒體推介互動會
“新媒體已經進入現代人們的生活之中,可謂一日可無食,一日不可無新媒體……”隨著主持人的導引,推介會還邀請了全國青聯常委、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張輝博士,就新媒體與新生活作了一堂精彩的演講。隨后,一部長度僅5分鐘的臺聲新媒體推介宣傳片,讓嘉賓們更深入地了解了臺聲新媒體這一新生事物,也由此對《臺聲》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2年6月,臺聲新媒體部門成立;2013年1月,《臺聲》官方微博、微信、客戶端試運營;2014年1月,《臺聲》官方微博、微信正式對外發布。迄今,臺聲新媒體已經連續兩年通過微博、微信視頻錄播、直播、專題等形式,報道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2014年全國兩會人大臺灣代表團、政協臺聯組等重大活動;迄今,《臺聲》官方微信粉絲已達31642名,騰訊微博粉絲已達161432名,新浪微博粉絲已達196176名之多。特別是擁有一批臺灣島內的青年“微粉”。
“臺聲新媒體雖然在經費緊、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運營僅一年多時間,但已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持人充滿激情地說,“看了這只有短短5分鐘的臺聲新媒體推介宣傳片,我們這些新《臺聲》人,激動、喜悅、振奮,更備感如履薄冰、任重道遠。但我們堅信,有全國臺聯的堅強領導,有各位鄉親的鼎力支持,我們一定不負重托、銳意進取、扎實工作,一定會迎來絢麗多姿的《臺聲》全媒體的春天”。
不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新《臺聲》人堅定的《臺聲》夢、兩岸夢、中國夢,這才有《臺聲》持續不斷的進步與發展。瞧,推介會上,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與臺聲雜志社執行副社長竇為龍為“臺聲新媒體運營中心”揭牌;《臺灣商報》總編輯盧瑞琴與《臺聲》雜志總編輯竇為龍共同簽署《建立新媒體新聞播報機制合作協議》;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副會長楊毅周,臺灣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共同啟動“臺聲新媒體LOGO設計大賽”……這一件件、一樁樁務實而充滿希冀的行動,不正說明這群新《臺聲》人在追夢的航程中正披荊斬棘、展翅翱翔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兩位主持人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豪邁誓言,不正是這群新《臺聲》人當今懷揣夢想、勤奮努力、永往直前的真實寫照嗎?!
因為有夢,這群新《臺聲》人才不怕困苦;因為有夢,《臺聲》才能不斷向前。
新的時期需要新的發展思路。如何在數字化大時代發揮媒體功用,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方向。習總書記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習總書記的講話,無疑給《臺聲》雜志這一傳統媒體指明了未來前進的方向。梁國揚在致辭時說,當今社會,是數字化時代,更是青年時代,青年人的生活圈分分秒秒都與電子、數字有關,可以說,沒有了電視、網絡、手機,就沒有今天青年人的生活。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兩岸的未來。俞正聲主席在出席第三屆臺胞社團論壇開幕式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海峽兩岸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由此,加速推進《臺聲》雜志與臺聲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就具有了十分緊迫的現實意義和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據悉,2015年《臺聲》雜志將全新改版,臺聲新媒體亦將隨《臺聲》雜志推陳出新,實現傳統平面媒體與新媒體間互動聯動。未來,臺聲新媒體將繼續營建好《臺聲》官方微信、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籌建《臺聲》網、手機《臺聲》雜志,打造一個全新的跨平面媒體、網絡、移動終端的臺聲“全媒體”平臺。
時代在高速發展,兩岸交流愈加深入、熱絡。作為大陸中央級重要的涉臺媒體,《臺聲》雜志、臺聲新媒體,乃至未來的臺聲全媒體,必將更好地發揮親情鄉情的獨特作用,為兩岸民間交流搭建連心橋,為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注入正能量,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服務鄉親,搭建平臺,促進發展,揚我中華”,必將成為《臺聲》在新的歷史時期,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中的見證者、記錄者、參與者和推動者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