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猛
近年來,個人信息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據《2013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下半年,74.1%的國內網民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因信息安全事件而造成的個人經濟損失達196,3億元。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天華提到,當前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在會上發言時表示,統計稱65,5%的網站存在安全漏洞,過去一年中國網民在網上損失近1500億元。
今年兩會上,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要全面建設“網絡強國”。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李克強總理也特別強調要“維護網絡安全”,可見,信息安全已經被提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兩會代表、委員也就個人信息安全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個人信息安全作為網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關系信息消費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問題。”鐘天華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任重道遠,信息消費經濟效益大,個人信息安全防護鏈條長。信息消費涉及生產、制造、銷售、倉儲、物流、支付等多個環節,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鏈條較長,難度較大。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而我國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比較零散,整個信息安全防護法律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
為此,本屆兩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期間提交了包括《加快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法制建設》等在內的三項提案,分別關注個人信息安全、電子發票法律效力及母嬰食品安全三個問題。張近東認為,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個人信息日趨呈現出網絡化與公開化的特點,但保護機制的短缺,使得惡意獲取、非法倒賣、失職外泄個人信息的事件頻頻發生,直接威脅到了公民經濟安全與人身安全。
張近東在提案中從法律基礎、責任主體、統一機制三個層面給出了建議。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統一的《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法》”,用以明確信息保護范圍與內容,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其次是“明確責任主體,完善自律機制”,從職責權限、審核監察層面嚴格要求涉事企事業單位與個人;第三是“建立統一的執法機制,確保法律貫徹執行”,以獨立、專業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部門推動個人信息保護長期化、日常化的實現。
會展聯想:展會與個人信息保護
眾所周知,展會作為現代服務業中一種新興的產業業態,在匯聚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等方面作用突出。展會作為信息匯聚之地,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高發地。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獲取信息更加便捷,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也為各類信息的泄露創造了“便利”。展會經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信息經濟,賣家與買家的信息對接,專業觀眾與參展企業的商務洽談,行業最新動態發布,同行技術研發,當企業在展會上完成信息交換的同時,大量的個人信息也隨著展會的舉辦而流失。大量的展商和觀眾的信息在展會上匯聚,完成商務交易后,這些信息處理不當就會給當事人造成困擾。展會中的以下環節可能成為個人信息的“露天場”:
1.展商注冊;2.觀眾預登記;3.現場名片及企業宣傳冊;4.相關調查表格。
個人信息在商務環境下成為一種公共資源,然而一旦離開特定環境,個人信息則屬于個人隱私。負責采集信息的相關機構能否對這些信息進行妥善保管和使用,對信息采集人正確使用并保存這些信息能否進行有效管理將關系到參加展會的每個人的信息的安全。曾有參展商向記者“抱怨”,參加完一個展會后會受到很多各類展會的招商電話,有的展會甚至與他們的業務毫不相干。記者也曾在展會現場看到一些觀眾對入場登記很不耐煩,牢騷滿腹。記者參與報道的一些展會每年都會發短信、打電話詢問參觀意向,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當節假日和休息日收到這樣的信息還是頗為反感。記者也曾就這個問題與一些會展人士進行交流,但是多數人似乎對這個問題并沒有足夠的重況,這可能與H前會展行業并未出現因信息泄露引發的重大事故。但是,在網絡時代,信息保護應格外引起注意,未雨綢繆,為展會在信息化時代的健康發展謀求一個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