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瑤
你知道一秒鐘,在互聯網上能產生多少數據嗎?一秒鐘的時間,全球有167萬封郵件被發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這個最火熱的IT詞匯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運用。2014年的全國兩會上,“大數據”更是一時間充滿著整個電視熒屏和互聯網絡,并以不可阻擋之勢蔓延開來。兩會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設立的《兩會大數據》,11天的播報中,主持人歐陽夏丹在演播室中使用全新的立體成像技術和人機互動技術,每天生動、直觀地向觀眾播報大數據對政府工作報告相關主題和議論特點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也為相關部門給出更切實際的解決辦法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據。
央視是國內最早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新聞報道的媒體,早在2013年兩會期間,央視就利用億贊普公司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對兩會上傳達的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分析所具有的實時、全面、真實的特點對于新聞報道的高度契合性,讓這一創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央視對大數據的運用外,大數據離我們并不遠,電子郵件的發送,論壇帖子的發出,騰訊新浪等網絡媒體的用戶注冊,醫院中CT檢查產生的影像數據,打電話、刷卡產生的數據……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產生數據,我們每天穿梭在數據之中。IBM的研究表明,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大數據的不斷壯大,傳統的處理方法和軟件工具已不能承受不斷壯大的大數據,創新的數據處理方法和軟件分析工具急需被開發出來。
行業關聯:會展大數據
在會展行業,大數據也無處不在,組織方視龐大的展會數據庫信息為至寶,這是他們進行項目簽約的籌碼。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會展業也從里面嗅到商機,會展業的大數據時代已經開始。
早在2013年4月的會展業內的一次研討會上,西安遠華軟件公司總經理呼慶源就提出了大數據與會展業的關系。但當時,大數據在很多人看來還只是一個概念。云計算、互動二維碼技術和移動通信不斷普及的今天,展覽通應運而生,這個由西安遠華推出的大數據服務系統,可以為每一個觀眾提供一個電子檔案,記錄其在展會現場的訪問路徑;參展商可以拿到觀眾的信息清單,并可以直接下載到手機目錄;還可為展會組織方提供一個詳細的展后報告。根據展后報告,展會組織方可以清楚看到現場參展商按被關注程度而行成的排名。這將為組織方提供可參考的數據,如攤位設計、布局情況,以方便下一屆展會現場的規劃。
北京昆侖億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尹俊也表示,現在云計算、互動二維碼和移動通信等在展會上都運用比較多。觀眾可以在展前通過APP等應用獲取展會的信息,預約與展商的見面時間,以及運用手機在線支付,這一系列的運用可以讓展前的復雜程序變得更簡單。展會現場,通過現場的信息登錄,可以了解展商展品的信息,這樣就可以減少紙質宣傳資料的印發,也可以減輕觀眾手里的負擔。通過對大數據的運用,對主辦方來說,展會變得更可控了,主辦方可以在展前就知道觀眾的數量,以及觀眾的區域、職位等信息;在展會現場,主辦方可以了解展商的觀眾量,哪種產品更受觀眾的青睞。摸清了展會的這些情況,可以更好地對下一次展會進行調整。
世界最大的電腦展一一德國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已經閉幕,“數據處理”成為貫穿展會的主線,數據分析將會為市場帶來巨額的利潤。然而,數據安全、數據保護也成為制造商和用戶共同關注的焦點。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此表示,大數據安全需要更多國際努力。對于會展大數據的信息安全,尹俊則表示“不用擔心”,“因為這些數據不會放在網上,展會本身是私有的,只有一些有權限的人才能看到這個數據。”
會展大數據的運用肯定會越來越多,然而要達到普及的狀態要多久,還不能確定,因為這需要展會以及企業能夠接受并運用這種創新的觀念,同時要舍得在大數據運用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