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
本期的文化欄目很有意思,兩篇文章都關注了互聯網領域的事件。一個關注了阿里的支付寶,一個關注了騰訊和京東的聯姻。很顯然,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了各個行業。
3月10日上午,騰訊公司和京東商城共同宣布達成戰略聯盟,通過股權投資和深度業務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實物電商業務。這宗交易也被評為中國互聯網至目前為止,最具標志性意義的交易,對行業格局有積極影響。
公告顯示,騰訊將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臺的支持。此外,還將在在線支付服務方面進行合作。此外,未來騰訊將在京東進行IPO時,以招股價認購京東額外的5%股份。
雖然對于互聯網行業不是很熟悉,但是憑感覺這件事應該是上頭條的節奏。
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改變了原有的策略,開始把自身不擅長的地方交給擅長的企業運作。從去年戰略投資搜狗,到今年入股大眾點評和京東,騰訊和其他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展開了圈地運動。而中國互聯網巨頭高潮迭起的圈地運動也體現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熱點一一互聯網經濟。
半月談雜志《互聯網經濟:開啟“網”者生存時代》一文中,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雅虎中國原總經理謝文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深思,互聯網的不斷壯大,正在模糊很多產業的邊界,“媒體、游戲、零售等領域都受到了互聯網的滲透乃至沖擊,有些傳統領域或是被迫或是主動地與互聯網進行融合,這種融合又創造出了更多的經濟產值。”
那么,在互聯網夾帶著“互聯網思維”來重塑許多行業發展模式的時候。我們會展業的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革,是革命還是融合?
首先,說起展覽會一定避不開創辦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55年歷史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在2012年7月,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與廣東省民營企業合資組建了廣交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董事長王志平在致辭中表示,在商務部和廣東省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廣交會電子商務以“打造中國最大規模的電子商貿平臺、服務中國外貿事業”為己任,這個平臺將突破時空限制,從單一會展邁向國際貿易服務綜合體,將原來每年兩屆現場看樣成交的廣交會,發展成為全年365天為采購、供應雙方提供全面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
廣交會于2012年成立電子商務平臺,這也體現了面對各地展會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廣交會同樣也在面臨著挑戰。顯然,廣交會現階段需要通過轉型創新突破發展瓶頸,在全球展覽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的大趨勢下,發展電子商務,為廣交會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
關于互聯網重塑會展業格局的這個問題,首先要談到廣交會,是因為廣交會作為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且國別地區分布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尚且需要重新定義和重視互聯網對會展帶來的影響,由此窺一斑可見全豹。
但是,不禁要問網上展覽是否真的能取代實體展會?
之前,也就網上展會是否會取代實體展會與行業人士進行過交流。在與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的負責人交流時,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網上展覽對于模具這個行業并不是很現實。因為模具可以說是一種定制的工具,需要雙方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像網上買衣服那么簡單。同樣有些展會尚不適合在網上舉辦展覽,儀器儀表展覽會,車展等這類展會需要更多現場進行了解交流和互動體驗。
現如今來看,網上展會尚難取代實體展會成為展會的主體。因為,實體展會承栽著許多功能是網絡不能取代的,例如在展會上宣傳企業的品牌形象也是很多企業參展的目的,結識新的采購商等。現在,展會期間的論壇也越來越豐富,各種主題論壇也成為行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其次,展會一般涉及的都是大宗的交易,并不像網絡購物一樣簡單。需要經過現場的交流、實物觀摩、對企業形象的綜合考量才能最終確認訂單,而這些都是網上會展無法完成的。另外,網絡展覽還存在客戶信用度難以證實、相關政策法規滯后等問題。因此,很多的網上展覽,對于企業而言都是展示、交流,但不存在洽談這一最能體現網上展覽會功能的說法。
其實,會展業可以跳出來看看電子商務對于傳統百貨業的影響。雖然近幾年愈演愈烈的電子商務給傳統百貨業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電子商務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百貨業,只是作為銷售渠道的一種存在方式。而對于對傳統百貨商場而言,未來也要轉型發展,改變固有傳統模式。一方面通過專業化的集成轉變成購物中心,另一方面進行深度轉型后向專業百貨發展。無論是對電商還是變革后的百貨業,如何找到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或品牌才是決定其存亡的關鍵。
因此,面對互聯網或者大數據的大潮,個人倒是認為會展業應清楚的認識到這并不是狼來了,而更有可能成為會展業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或升級的重要補充。網上展會也好,移動互聯網也罷,同樣有著其局限性的一面,但是,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可以提高展會的效率這點是肯定的,其他特性也可以很好彌補傳統展會操作上的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現如今許多主辦方都在做的是,通過自身展會的網站,微信,微博等自媒體,進行及時的信息發布,提升展會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的效率,讓展會高效起來。這些其實就是對互聯網平臺很好的利用,但是目前來看主辦方還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展覽會的官網運營和維護上。
另外,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整理,精確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了解專業觀眾的構成,在展前合理的劃分相應展區和布置展品,在展后進行線上線下互動論壇或者主題活動,增強展商與主辦方的黏性,這樣大致會形成一個閉合式的循環,使展會不斷走向良性的軌道。
關于未來,依然有著其不確定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會展業與互聯網融合將成為趨勢,會展業如何在發展中探索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將決定著展會品牌化程度和國際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