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杰力,曹武中
(1.浙江興源投資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2.珠海中瑞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發電廠熱工系統擔負著熱力生產過程中全程自動控制的使命。為了保證工作可靠性,需要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高可靠性電源來支撐其安全可靠運行。為此熱工系統一般都設計有3種電源:
(1)DC(直流)控制電源 2路,DC 110 V 或DC 220 V,分別來自2組不同的蓄電池組,用于保護和聯鎖;
(2)AC(交流)220 V 電源 2路,至少 1路電源來自于機組UPS(不間斷電源),另一路為保安段(或廠用電源),用于DCS(分散控制系統)和儀表電源;
(3)AC 380 V電源2路,來自于廠用電源和保安電源,用于電動執行機構等動力電源。
此外,DL/T 5455-2012《火力發電廠熱工電源及氣源設計技術規程》中,對重要負荷和交流不間斷負荷,規定應采用雙路供電,且備用電源應自動切換,為保證電源切換時不影響系統的工作,要求設計控制回路時應根據儀器儀表工作特性綜合考慮切換時間。在檢修時對電源系統進行切換試驗并錄波記錄,確保工作電源及備用電源的切換時間和直流維持供電時間滿足要求。
因此,各DCS制造廠家對硬件的配電部分都十分重視,除提高電源部件本身的可靠性外,在設計上也不斷完善,以滿足基于微處理器和動態存儲器的DCS對電源的嚴格要求,盡量避免因電源故障引起DCS系統失靈。但盡管于此,運行中電源受各種因素的限制,仍存在安全隱患,導致機組跳閘或工作異常事件時有發生。
某發電廠1號機組,DEH(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裝置發出“1號DEH失電停機”信號,ETS(汽輪機跳閘保護系統)保護動作停機,首出原因顯示為“DEH失電”,首出顯示與事件記錄吻合。
機組DCS電源冗余設置,分別接受UPS和廠用電AC 220 V電源,經裝置切換后,每路AC 220 V電源分別直接進入2個DC 24 V和1個DC 48 V電源模件。DC 24 V和DC 48 V電源模件的輸出經二極管耦合后作為系統電源,為變送器提供工作電壓,并為開關元件提供查詢電壓。每一路AC 220 V和DC 48 V電源回路中均設置過流保護電氣開關,DC 24 V電源回路雖未設置單獨的電氣保護開關,但電源模件上帶有電源開關。
事發后通過對設備的檢查,AC 220 V的2個電氣開關跳閘,其他開關仍然處于接通位置,即上級開關跳閘,下級開關未動作。查詢歷史數據,發現UPS電源首先失去,切換過程中廠用電供電也跳閘,造成系統失電。引起UPS電源跳閘的因素除UPS系統自身故障以外,熱工系統的原因分析如下:
(1)DC 24 V與DC 48 V回路出現短路、接地等因素,將導致過電流,引起電源切換失敗。因事后檢查發現,DC 48 V回路中的過流開關沒有跳開,即下一級保護開關未動作,而上一級AC 220 V電流保護開關動作,因此不能排除DC 24 V與DC 48 V回路出現短路造成故障的可能性。
(2)DEH裝置UPS電源和廠用電電源經繼電器切換后,還作為EH油、真空試驗電磁閥等設備的試驗電源,UPS電源電壓首先出現下降,導致試驗電源切換,在切換繼電器動作的臨界電壓附近,繼電器觸點會出現抖動和似斷非斷的狀態,極易引起2路AC 220 V電源回路耦合。通過現場試驗,該繼電器臨界電壓為AC 130 V左右。由于1號、2號DEH裝置供電回路相同,檢查2號機組2路AC 220 V火線之間的電壓達AC 300 V左右,若出現2路電源耦合的情況,相當于發生短路故障,會引起自動空氣開關跳閘。
(3)試驗繼電器工作異常。如果試驗繼電器觸點出現抖動,或者常開觸點也出現導通的情況,也將引起兩路電源的耦合,引起電源跳閘。
某發電廠3號機組因“主變快速壓力釋放”保護動作,機組跳閘。檢修人員檢查發現DC 110 V A與B段母線都存在接地現象。
經檢查,該電源的直流母線上配備了直流系統絕緣監測儀,ETS的2路直流電源存在接地且有合環現象,分析認為此次發電機保護誤動就是由于ETS直流電源接地合環造成干擾而引起。后經檢查,發現就地主遮斷電磁閥5YV與6YV的線圈電源電纜和其行程開關以及其他送至ETS的反饋信號使用的是同一根電纜,而該電纜因高溫已使絕緣受損,導致了2段直流電源合環,如圖1所示。

圖1 ETS電源回路
以上2例,都是電源問題引起的保護系統誤動作。因此分析電源引起故障的機理,采取相應的預控措施,是提高控制系統運行可靠性的重要環節。
目前不少控制系統的二路電源都采用二極管切換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二極管切換模式
該方案的特點是切換速度快,同時又能保證兩路直流不形成環流。正常情況下,基本是處于雙路并聯工作,電壓高的一路就帶負荷,電壓低的一路作為備用,失電切換時間小于1 ms。但由于二極管不能做到電氣隔離,實際上是把兩套直流系統聯系起來了,會給整個直流系統帶來危險,特別是發生直流接地時無法及時查找到接地點,新的規程DL/T 5455-2012中已明確規定不允許采用二極管切換模式。
直流電源的切換實際上可有3種模式:繼電器(接觸器、雙投開關切換)切換和變壓器隔離切換(AC/DC,DC/DC)及以上2種方式的綜合。
(1)接觸器(含機械開關)切換模式中,機械觸點切換最快也需要30 ms,原理如圖3所示。J1和J2聯鎖保證只有一路接通,能保證電氣隔離,但不滿足熱工保護供電可靠的要求。

圖3 接觸器切換模式
(2)變壓器隔離切換模式 DC/DC(AC/DC),即將直流調制成脈動的高頻交流,再經過高頻變壓器進行隔離變換,整流濾波變成直流電,如圖4所示。由于電路為恒流設計,在負載短路時通過降低輸出電壓達到恒流輸出,這樣就會因部分負載短路造成整個母線低電壓,引起故障范圍擴大。

圖4 變壓器隔離切換模式
(3)雙隔離模式(見圖5)、單隔離模式(見圖6),這二種模式既能滿足電氣隔離,又能保證無擾切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產生環流。通過幾十臺機組的實際應用,證明可消除上述(1)和(2)存在的隱患,提高了電源供電的可靠性,值得推廣應用。

圖5 雙隔離模式

圖6 單隔離模式
目前常用的切換方案有接觸器模式和電機驅動機械聯鎖模式2種。
(1)接觸器模式的主要缺點之一是無電壓判據,靠線圈釋放來切換,存在不安全隱患。某發電廠已經發生由于工作電壓下降未達到釋放電壓,結果不能切換到備用電源,造成低電壓停機事故。
(2)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電機驅動機械雙頭式ATS(自動轉換開關)開關(見圖7)。如果未經改進切換一般至少在100 ms以上,基本上不能滿足DCS系統、電磁閥、DCS工作站和服務器的工作要求。而經改進后,切換時間最快可以達到50 ms,可以滿足部分服務器和工作站要求,但不能滿足控制聯鎖的要求(聯鎖用220 V繼電器釋放時間為20 ms)。在進行切換試驗時發現有時會出現黑屏(重啟),有時會引起聯鎖異動等現象。

圖7 機械雙投式ATS開關示意
采用晶閘管組成的靜態切換開關,可以在5 ms內切換完畢,切換試驗波形見圖8。
靜態開關是全電子元件,提高靜態開關的可靠性是重要的環節。由于切換速度快,無法實現冗余配置,除了在元器件的選擇上加以控制之外,用旁路來提高可靠性也是一種方案。在正常工作時采用STS(靜態開關)切換,切換時間在5 ms之內,只有當STS故障或異常則旁路到ATS,也能保證切換在50 ms之內。切換原理如圖9所示。

圖8 靜態開關切換波形

圖9 靜態開關帶旁路切換原理
因廠家不同,設備對電源要求也不盡相同。對于電源的選擇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條件加以考慮,特別是老發電廠的改造還要兼顧安裝位置等條件限制。通過對熱工直流電源的大量調查分析,發現ZR-ATS/DC系列直流雙電源無擾切換裝置在全國30多個發電廠有使用,運行情況良好,可以滿足現場熱工直流無擾切換的要求,又能保證電氣的雙路隔離,符合相關規程要求。
在交流220 V切換設備選型時,結合珠海中瑞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ZR-SATS切換裝置(5 ms切換)和ZR-UPS切換裝置(0 s切換)在現場的使用情況表明,這種更加快速的切換模式大大提高熱工電源的可靠性,為發電廠熱工系統電源改造選型多了一種選擇。
[1]孫長生,朱北恒,孫維本,等.火電廠熱工系統可靠性配置與事故預控[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DL/T 5455-2012火力發電廠熱工電源及氣源設計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3]DL/T 5428-2009火力發電廠熱工保護系統設計規定[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