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賞析:這首五言絕句是專門述說作者創作《紅樓夢》的辛酸與苦衷的,也是全書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現的詩篇。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紅樓夢》這一曠世千古的奇書。
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實際上并不荒唐,它是對封建社會人情世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包括頑石幻化成“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攜入紅塵的種種奇怪經歷。“辛酸淚”一句道盡曹雪芹一生經受的酸甜苦辣。古今中外癡人不少,而曹氏獨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紅樓夢》一書是對“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最好詮釋。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賞析: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城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羈絆,在家里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即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
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這副對聯就反映了崇尚虛無的理論。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賞析:這一首說的是薛寶釵、林黛玉兩個人。
第一句是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作者又說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時代有教養的大家閨秀的典型。她能規勸寶玉讀“圣賢”書,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受到寶玉冷落也不計較。
黛玉行酒令時脫口念出閨閣禁書《西廂記》、《牡丹亭》里的話,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還不讓黛玉難堪。按當時賢惠女子的標準,她幾乎達到無可挑剔的“完美”程度。
但讀者總是有些隔膜,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她對周圍惡濁的環境太適應了,并且有時還不自覺地為惡勢力幫一點小忙。如金釧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動感情,反倒去安慰殺人兇手王夫人。她自己既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又是個封建道德的受害者。她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外祖母家,盡管是賈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總擺脫不了一種寄人籬下之感。特別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黛玉的悲劇就在于她不會像寶釵那樣會裝“糊涂”,她太聰明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