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 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商標申請量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著作權登記、植物新品種申請等都創下了歷史新高。2013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綱要指標。知識產權戰略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知識產權 創新 發展 戰略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016-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新要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成為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促進科技、文化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工具。2008年,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了“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1],將知識產權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 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實現結構性突破
2013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專利申請237.7萬件,同比增長15.9%;授權3種專利131.3萬件,同比增長4.6%。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長26.3%;授權發明專利20.8萬件,同比下降4.1%。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89.2萬件,授權69.3萬件。受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6萬件,授權41.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占三種專利總量的比重五年來首次超過三分之一,如表1所示。發明專利的創新性和技術含量最高、審查周期最長、質量最有保證,發明專利在專利申請總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標志著我國的專利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突破。發明專利授權量小幅回落,表明我國提升發明專利質量舉措初見成效。
2 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不斷增強
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和所占比重穩中有升,如表2所示。201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2.7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0.6%;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9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54.9%。企業已成為國家創新的主體力量,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逐步穩固,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3 PCT國際專利申請穩步增長,部分國內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2013年,我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2.1516萬件,首次突破2萬件,同比增長15.6%,超過德國位居全球第三;PCT申請量占全球申請總量的比重也首次超過10%,成為《專利合作條約》體系中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用戶,如表3所示。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是檢驗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幾年快速增長,反映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
在企業PCT專利申請方面,中興通訊有限公司以2309件已公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退居日本松下電器公司(2881件)之后,位居全球企業排行次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2094件排名第三,排名較上年提高了一位,如表4所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2011年和2012年最大的PCT申請人,而松下電器公司則是2009年和2010年最大的PCT申請人。中興、華為連續多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領先,國際化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較強的專利儲備優勢,為其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了重要保障。
4 國家創新能力在同等收入經濟體中領先
2014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相關單位發布了“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它通過81項指標評估全球143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可衡量成果。報告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最具創新力經濟體”排行中占據前列,其中瑞士連續4年高居榜首。中國在創新領域的綜合表現則較為突出,排名提高了6個名次,升至第29位,如表5所示。在中等收入經濟體和金磚國家中排名領先,比肩許多高收入經濟體。
5 知識產權戰略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但還不能稱為專利強國。首先,我國知識產權整體質量水平和效益不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促進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標準測算,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對本國經濟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而相比之下我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靠滯后地引進和使用前者的技術進行經濟活動,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6]。其次,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薄弱,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不足。部分“零專利”企業,既沒有意識要尊重他人的創新勞動,也不會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第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效果與社會期待還有較大差距。長期以來政府和單位的考核獎勵政策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知識產權糾紛維權周期長、成本高,導致眾多企業和個人申請積極,維持和轉化投入少、意愿低。
為此,201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狠抓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工作,充分發揮專利制度激勵和保護創新的作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同時,推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提高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引導企業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競爭對手發展動向、建立實施企業自身的專利戰略。2014年,知識產權法院設立試點工作正逐步開展,這標志著我國將加大知識產權侵權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及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必將促進科技創新、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8-06-05.
[2]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月報http://www.sipo.gov.cn/tjxx/.
[3]WIPO2013年PCT年報http://www.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ct/.
[4]美國和中國推動國際專利申請增長創下年度新紀錄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02.html.
[5]2014全球創新指數:瑞士、英國和瑞典位列三甲,撒哈拉以南非洲奮起直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10.html.
[6]周思繁.專利文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3):101.
摘 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商標申請量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著作權登記、植物新品種申請等都創下了歷史新高。2013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綱要指標。知識產權戰略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知識產權 創新 發展 戰略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016-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新要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成為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促進科技、文化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工具。2008年,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了“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1],將知識產權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 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實現結構性突破
2013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專利申請237.7萬件,同比增長15.9%;授權3種專利131.3萬件,同比增長4.6%。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長26.3%;授權發明專利20.8萬件,同比下降4.1%。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89.2萬件,授權69.3萬件。受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6萬件,授權41.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占三種專利總量的比重五年來首次超過三分之一,如表1所示。發明專利的創新性和技術含量最高、審查周期最長、質量最有保證,發明專利在專利申請總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標志著我國的專利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突破。發明專利授權量小幅回落,表明我國提升發明專利質量舉措初見成效。
2 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不斷增強
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和所占比重穩中有升,如表2所示。201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2.7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0.6%;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9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54.9%。企業已成為國家創新的主體力量,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逐步穩固,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3 PCT國際專利申請穩步增長,部分國內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2013年,我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2.1516萬件,首次突破2萬件,同比增長15.6%,超過德國位居全球第三;PCT申請量占全球申請總量的比重也首次超過10%,成為《專利合作條約》體系中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用戶,如表3所示。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是檢驗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幾年快速增長,反映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
在企業PCT專利申請方面,中興通訊有限公司以2309件已公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退居日本松下電器公司(2881件)之后,位居全球企業排行次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2094件排名第三,排名較上年提高了一位,如表4所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2011年和2012年最大的PCT申請人,而松下電器公司則是2009年和2010年最大的PCT申請人。中興、華為連續多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領先,國際化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較強的專利儲備優勢,為其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了重要保障。
4 國家創新能力在同等收入經濟體中領先
2014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相關單位發布了“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它通過81項指標評估全球143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可衡量成果。報告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最具創新力經濟體”排行中占據前列,其中瑞士連續4年高居榜首。中國在創新領域的綜合表現則較為突出,排名提高了6個名次,升至第29位,如表5所示。在中等收入經濟體和金磚國家中排名領先,比肩許多高收入經濟體。
5 知識產權戰略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但還不能稱為專利強國。首先,我國知識產權整體質量水平和效益不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促進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標準測算,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對本國經濟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而相比之下我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靠滯后地引進和使用前者的技術進行經濟活動,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6]。其次,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薄弱,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不足。部分“零專利”企業,既沒有意識要尊重他人的創新勞動,也不會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第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效果與社會期待還有較大差距。長期以來政府和單位的考核獎勵政策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知識產權糾紛維權周期長、成本高,導致眾多企業和個人申請積極,維持和轉化投入少、意愿低。
為此,201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狠抓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工作,充分發揮專利制度激勵和保護創新的作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同時,推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提高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引導企業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競爭對手發展動向、建立實施企業自身的專利戰略。2014年,知識產權法院設立試點工作正逐步開展,這標志著我國將加大知識產權侵權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及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必將促進科技創新、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8-06-05.
[2]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月報http://www.sipo.gov.cn/tjxx/.
[3]WIPO2013年PCT年報http://www.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ct/.
[4]美國和中國推動國際專利申請增長創下年度新紀錄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02.html.
[5]2014全球創新指數:瑞士、英國和瑞典位列三甲,撒哈拉以南非洲奮起直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10.html.
[6]周思繁.專利文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3):101.
摘 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商標申請量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著作權登記、植物新品種申請等都創下了歷史新高。2013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綱要指標。知識產權戰略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知識產權 創新 發展 戰略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016-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新要求,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成為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促進科技、文化和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工具。2008年,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了“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1],將知識產權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今,戰略綱要頒布實施6周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 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實現結構性突破
2013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3種專利申請237.7萬件,同比增長15.9%;授權3種專利131.3萬件,同比增長4.6%。其中,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長26.3%;授權發明專利20.8萬件,同比下降4.1%。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89.2萬件,授權69.3萬件。受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6萬件,授權41.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占三種專利總量的比重五年來首次超過三分之一,如表1所示。發明專利的創新性和技術含量最高、審查周期最長、質量最有保證,發明專利在專利申請總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標志著我國的專利結構優化調整實現突破。發明專利授權量小幅回落,表明我國提升發明專利質量舉措初見成效。
2 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不斷增強
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和所占比重穩中有升,如表2所示。201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2.7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0.6%;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9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54.9%。企業已成為國家創新的主體力量,知識產權創造主體地位逐步穩固,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3 PCT國際專利申請穩步增長,部分國內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2013年,我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2.1516萬件,首次突破2萬件,同比增長15.6%,超過德國位居全球第三;PCT申請量占全球申請總量的比重也首次超過10%,成為《專利合作條約》體系中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用戶,如表3所示。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是檢驗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幾年快速增長,反映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
在企業PCT專利申請方面,中興通訊有限公司以2309件已公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退居日本松下電器公司(2881件)之后,位居全球企業排行次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2094件排名第三,排名較上年提高了一位,如表4所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2011年和2012年最大的PCT申請人,而松下電器公司則是2009年和2010年最大的PCT申請人。中興、華為連續多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領先,國際化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較強的專利儲備優勢,為其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了重要保障。
4 國家創新能力在同等收入經濟體中領先
2014年7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相關單位發布了“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它通過81項指標評估全球143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可衡量成果。報告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最具創新力經濟體”排行中占據前列,其中瑞士連續4年高居榜首。中國在創新領域的綜合表現則較為突出,排名提高了6個名次,升至第29位,如表5所示。在中等收入經濟體和金磚國家中排名領先,比肩許多高收入經濟體。
5 知識產權戰略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從數量上看,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但還不能稱為專利強國。首先,我國知識產權整體質量水平和效益不高,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促進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標準測算,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對本國經濟的貢獻率高達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而相比之下我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靠滯后地引進和使用前者的技術進行經濟活動,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6]。其次,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薄弱,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不足。部分“零專利”企業,既沒有意識要尊重他人的創新勞動,也不會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第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效果與社會期待還有較大差距。長期以來政府和單位的考核獎勵政策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知識產權糾紛維權周期長、成本高,導致眾多企業和個人申請積極,維持和轉化投入少、意愿低。
為此,2013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狠抓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工作,充分發揮專利制度激勵和保護創新的作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同時,推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提高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引導企業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競爭對手發展動向、建立實施企業自身的專利戰略。2014年,知識產權法院設立試點工作正逐步開展,這標志著我國將加大知識產權侵權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及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必將促進科技創新、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行,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8-06-05.
[2]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月報http://www.sipo.gov.cn/tjxx/.
[3]WIPO2013年PCT年報http://www.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ct/.
[4]美國和中國推動國際專利申請增長創下年度新紀錄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02.html.
[5]2014全球創新指數:瑞士、英國和瑞典位列三甲,撒哈拉以南非洲奮起直http://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4/article_0010.html.
[6]周思繁.專利文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