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墨染,饒開波董超,劉彬
( 中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鉆井工程分公司,天津300280)
套管鍛銑工藝是采用套管鍛銑工具將套管從預計位置截斷,然后將套管鍛銑一節(一般5~20m)的技術,其目的是為了在側鉆過程中進行套管開窗,即依據設計要求在套管內某位置開一窗口或銑掉一段套管,側向鉆出一個新的井眼,最終實現重新完井[1]。大港油田中8-68-2井所在井區板Ⅲ油層發育較好,為有效開發剩余油藏,利用DPX-210鍛銑工具對該井進行套管鍛銑,以便向井口西南600m方向進行側鉆。下面,筆者以中8-68-2井為例,對套管鍛銑工藝在大港油田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探討。
在中8-68-2井現場施工中使用DPX-210鍛銑工具,其主要由上接頭、調壓總成、活塞總成、彈簧、本體、刀片總成、限位扶正套和下扶正短節等部件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2]:當套管鍛銑器下放到預定位置時,先啟動轉盤后開泵,此時泥漿流經活塞上的噴嘴產生壓力并推動活塞下行,進而推動鍛銑刀片外張,最終切割套管。當套管切斷后,鍛銑刀片(簡稱銑刀)逐漸外張并達到最大限定位置,此時可加壓進行套管鍛銑施工。施工完成后,活塞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銑刀靠自重和外力收回到刀槽內,最后停轉盤并進行起鉆作業。銑刀正常工作狀態圖如圖1所示。
DPX-210鍛銑工具主要具有以下特點:①銑刀由硬質合金制成,其使用壽命較長且易于更換;②采用水力活塞結構,其可靠性高;③設計有調壓桿,這樣容易判斷套管是否切斷;④采用有限位扶正套和下扶正短節,保證工作狀態平穩,能有效延長銑刀使用壽命,正確引導工具下行并提高鍛銑速度。

圖1 銑刀正常工作狀態圖
套管鍛銑之前需按要求試壓,做好通井刮削、斜向器方位調整等前期準備工作,具體施工步驟如下:①井控準備。按要求安裝井控設備,更換井口和鉆井新四通,并安裝好防噴器。②通井。下入?215.9mm鉆頭通井至1860m(水泥塞頂面附近),對套管壁進行反復刮削,確保套管壁干凈。③試壓。注清水對井筒試壓15MPa,30min壓降≤0.5MPa為合格;試壓達到要求后進行井眼準備工作。④下斜向器。將斜向器下至側鉆點位置,利用電測陀螺對準所需的方位后座掛斜向器,起出鉆桿。⑤鍛銑。下入開窗工具,對1830~1860m段套管進行鍛銑作業。開窗完成后,利用銑錐對窗口反復進行修整,確保窗口滿足下一步施工要求。
大港油田中8-68-2井于2008年9月10日完鉆,完鉆井深2866m,井型為三開定向井,油田井下作業隊打水泥塞位置1859m。該井井身結構如下:?339.7mm表層套管×150.96m+ ?244.5mm技術套管×2074.57m+ ?139.7mm油層套管×2862.48m。設計側鉆位置1857m,該位置井斜為18.32°,該段技術套管外徑244.5mm,鋼級為N80,壁厚為11.05mm。設計鍛銑位置為1830~1860m,鍛銑長度30m。為防止鍛銑鐵屑沉積過多后影響側鉆,決定將鍛銑位置移至1794~1824m,預留30m口袋。
第1趟鉆的鉆具組合為?210鍛銑工具×0.86m+631/410×0.3m+411/4A10×0.91m+ ?158mm鉆鋌×53.78m+4A11/410×1.16m+ ?127mm加重×139.27m+?127mm鉆桿,鍛銑井段為1794~1802m,純鉆井時間30h。下鉆至預定位置1794m,小排量開泵切割套管,轉盤無明顯憋跳現象。套管割斷時,轉盤扭矩突然變化較大,轉盤憋跳現象較嚴重;套管割斷后,轉盤扭矩趨于平穩,泵壓下降至8MPa,證明套管已經完全割斷,銑刀已經完全張開[3]。鍛銑工藝施工參數表如表1所示。

表1 鍛銑工藝施工參數表
第2趟鉆的鉆具組合為?210mm鍛銑工具×0.86m+631/410×0.3m+411/4A10×0.91m+?158mm鉆鋌×53.78m+4A11/410×1.16m+ ?127mm加重×139.27m+?127mm鉆桿。自1801m繼續鍛銑至1815m,純鍛銑時間20h。因第1趟鍛銑后期刀片磨損的原因,造成鍛銑井眼尺寸小于井眼直徑?310mm,為保證下一步正常作業,需進行擴眼工作。擴眼前期,鉆壓泵壓正常,銑刀使用正常。銑刀使用一半后,因鍛銑工具內部活塞犯卡,導致泵壓無法滿足活塞繼續下行,使得銑刀張開不完全,這會導致造成銑刀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
第3趟鉆的鉆具組合為?210鍛銑工具×0.86m+631/520×0.3m+521/410×0.91m+411/4A10×0.91m+?158mm鉆鋌×53.78m+4A11/410×1.16m+?127mm加重×139.27m+?127mm鉆桿。自1815m繼續鍛銑至1824m的預定深度,純鍛銑時間10h。當鍛銑至井深1820m時,泵壓突然下降2MPa,其原因是調壓桿斷裂造成泵壓下降,但上述情況并不影響鍛銑施工正常作業[4]。
經過套管鍛銑施工,通井后打水泥塞至1670m,候凝24h后,下入常規鉆具修整塞面至上窗口1794m,下入1.5°螺桿配合MWD儀器成功定向側鉆。套管鍛銑工藝在中8-68-2井的成功實施,表明該工藝技術可以為大港油田同類井側鉆施工提供重要參考。
1)保證泵壓穩定。施工中一旦發現泵壓上漲超過1MPa,必須停止鍛銑作業,在鍛銑上窗口和下窗口之間循環活動鉆具。當加壓過大或溜、頓鉆情況發生時,要立即上提鉆具,防止銑刀損壞造成起鉆。
2)當需要活動鉆具時,應停泵后先上提鉆具,轉動轉盤5~10min,這樣有利于收回銑刀和下放鉆具。
3)應保證泥漿性能滿足攜帶鐵屑要求,確保鍛銑產生的鐵屑能夠攜帶至地面,防止因鐵屑堆積于上窗口而造成卡鉆事故。此外,作業過程中鉆速突然加快時,要減小鉆壓保持勻速鉆進,否則容易因鐵屑太多而造成環空不暢,進而造成卡鉆事故。若發生卡鉆事故,不可硬提狠拔,以免損壞刀片,應采用先鍛銑后上下活動鉆具再用倒劃眼的方法解卡,慢慢將工具提出窗口。
4)判斷鍛銑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鍛銑返出的鐵屑形狀及大小[5](見圖2)。圖2中①為鍛銑套管接箍時產生的鐵屑;②為加壓較大時銑刀切割深度較大產生的鐵屑,此時若鐵屑變成團狀,應立即循環并減小鉆壓進行作業;③為正常鍛銑時產生條狀或較小片狀的鐵屑,說明鉆壓較合適。
5)起鉆完后應對銑刀磨損情況進行分析,借此判斷井下套管鍛銑情況:①若刀具磨成 “鉤子”形狀,說明工具正在進行有效鍛銑,不需更換刀片;②若刀具磨成 “錐形”,說明施工中加壓過大造成銑刀磨損嚴重,此時應更換刀片。

圖2 鍛銑返出的鐵屑照片
[1]楊鳳春,許軍富.套管鍛銑技術 [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4,23(4):61-63.
[2]吳敬濤,王振光,都振川.定向井開窗側鉆水平井的實踐與認識 [J].石油鉆探技術,1997,25(1):1-3.
[3]崔延召,崔香明,李濤 .S90CX井鍛銑開窗技術 [J].西部探礦工程,2013(7):83-85.
[4]李益平.塔河油田TK665CH井卡拉沙依組鍛銑側鉆水平井技術 [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2,39(4):31-34,38.
[5]崔龍連,汪海閣,葛云華,等.新型徑向鉆井技術 [J].石油鉆采工藝,2008,30(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