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瑪,楊 佳,朵 林,張子軍,薛皓銘,李 洪
(1.德欽縣婦幼保健院,云南 德欽 674500;2.云迪減少傷害網絡,云南 昆明 650045;3.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45;4.鎮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鎮康 677700;5.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云南省某邊境縣與緬甸毗鄰,緊挨毒品重地“金三角”,該縣吸毒人員多,中緬雙邊語言、文化相似,雙邊吸毒人員交流、來往頻繁,共用針具現象普遍[1]。共用針具不僅會導致 HIV(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還會導致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等其他血液傳播疾病在吸毒人群中的傳播[2]。但到目前此,邊境地區關于中緬吸毒人員 HIV、HBV、HCV合并感染情況報道研究[3]較少。本調查為下一步邊境地區吸毒人群中血液性傳染病的預防干預工作提供依據。
2011年5月選取云南省與緬甸毗鄰的某縣美沙酮門診(該縣美沙酮門診服藥人員包括中緬吸毒人員)作為調查地點,以該門診所有服藥人員為調查對象,知情同意情況下,由經過培訓的美沙酮門診工作者進行人口學情況信息收集及采血,HIV初篩用ELISA法 ,陽性血清經WB法確認 , HCV、HBV均用ELISA法檢測。EXCEL建立數據庫,SPSS 17.0進行統計學描述、卡方檢驗分析。
共調查150人,其中127名為緬甸籍人,23名為中國籍人;最小年齡18歲,最大66歲,平均年齡(37.51±9.12)歲;男性148人(98.7%); 漢族129人(86.6%);小學及以下學歷125人(84.5%),農民107人(71.3%)。
150名被調查人員中有12人HIV陽性,11人HBV陽性,42人HCV陽性,HIV合并HBV陽性有0人,HIV合并HCV陽性有10人(6.7%),HBV合并HCV陽性有3人,HIV、HBV及HCV合并陽性有0人。HCV陽性檢出率>HIV陽性檢出率>HBV陽性檢出率; HIV合并HCV陽性檢出率>HBV 合并HCV陽性檢出率>HIV合并HBV陽性檢出率,見表1。
調查以男性緬籍吸毒人員為主要調查對象(84.7%),平均年齡為(37.5±9.1)歲的中青年,多數服藥人員學歷低,職業以務農為主。HIV、HBV、HCV單一感染情況分析,以HCV陽性檢出人數最多,合并感染情況以HIV合并HCV陽性檢出率最高(6.7%)。調查發現,在邊境地區接受美沙酮服務的中緬吸毒人員不僅HCV、HIV單一感染情況比較嚴重,同時還存在合并感染情況,且以 HIV及HCV合并感染率較高。

表1 中緬邊境吸毒人員HIV、HBV、HCV陽性檢出率情況
全國第二次肝炎流調結果顯示,我國 HCV 的感染率為0.9%~5.1%,平均感染率為3.2% ,屬HCV高流行區(感染率大于2% )[4]。孫啟鳳等報道的云南無償獻血員0.10%的 HCV感染率[5],唐寶璋等報道的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非肝病住院病人3.77%的HCV感染率[6],也基本與全國的情況一致。這些情況均說明,在我國云南省的自然人群中,存在一定的HCV感染者。因此,作為自然人群中的一個特別群體的吸毒人群,也應該存在一定的 HCV感染者。所以,在艾滋病剛剛開始傳入吸毒人群的一段時間內,由于該人群中的HCV傳染源數量高于HIV,其因為共用針具吸毒而感染HCV的機率,肯定要大于感染HIV的機率,并造成該人群中的HCV感染者遠遠多于HIV感染者。這個情況,可以從我國目前發表的有關吸毒人群HIV、HCV感染情況的資料中得到證實[7~10]。
隨著中緬間邊境商貿人員及邊境地區吸毒人員跨境頻繁,吸毒人員較高的HIV、HBV、HCV合并感染情況將導致邊境雙方都存在相關共感染疾病傳播的風險,給邊境相關傳染病防治帶來更大挑戰,并可能造成相關共感染疾病跨境及在區域間的進一步傳播。因此,重視邊境地區多種疾病共感染情況的長期監測及調查分析十分必要。今后不僅要傳統關注邊境雙側吸毒人員HIV防治工作,還應該同時關注吸毒人群其他血液性傳播疾病綜合防控策略,避免以單一疾病獨立開展防治工作,建議以雙方吸毒人員等高危群體為對象,協調綜合利用單一疾病防控資源,綜合加強相關血源性疾病共同傳播知識宣傳培訓,聯合開展相關共感染疾病防治活動及干預活動,強化針對邊境雙側吸毒人群綜合干預的跨境合作,共同協調開展包括提供美沙酮、清潔針具、安全套發放為主要內容的減低傷害綜合服務。以阻止多種血源性共感染疾病在邊境地區吸毒人群中的傳播,減少當地醫療負擔,保證邊境社會穩定。
[1]阮 元.中國境內 406名緬甸吸毒者跨境現狀及感染或傳播HIV高危因素研究[R].云南: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
[2]卑懷德,陳 霞,吳 薇,等.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現狀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0):1752-1753.
[3]王華洪,吳日明,張大遷,等.岳陽市吸毒人群四種血液傳染病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5,5(6):1215-1216.
[4]黃建生,任大明.丙型肝炎[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
[5]孫啟鳳,汪良吉,季 陽,等.中國部分民族獻血者抗- HCV陽性率的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5):372-374.
[6]唐寶璋,張永生,王柏岑,等.424 例不同人群血清抗- HCV的調查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1995,16(3):10-12.
[7]劉云慧,閆 麗,胡 英,等.北京市486 名吸毒人員H IV、HCV和梅毒感染狀況分析[J].疾病監測,2007,22(1):10-12.
[8]高建忠,曾 云,李通情,等.渭南市勞教人員8048 例艾滋病、乙型及丙型肝炎的感染情況[J].職業與健康,2006,22(17):1374-1375.
[9]張春濤,衛大英,李秀華,等.涼山州吸毒人群HIV和HCV感染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1):1287-1288.
[10]周 梅,李 秀,陳占功,等.2000例門診和住院患者中HIV與HBV、HCV混合感染的血清學分析[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