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車界又現高管離職消息,引發業界議論。10月20日有消息傳出,孫曉東不再兼任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職務,他將繼續擔任控股集團副總裁,負責品牌、市場和產品戰略規劃工作,主管戰略市場部。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林杰將接替孫曉東擔任新任總經理。
作為上海通用組建時的元老級人物之一,孫曉東曾短暫任職于PSA亞洲運營部,之后于2012年10月加盟吉利集團,出任負責集團品牌、市場和產品規劃的副總裁。在他主管銷售工作期間,吉利從多品牌戰略中抽身,回歸一個吉利,銷售網絡、產品架構均經歷了大幅調整。在公司轉型期,新車銷量出現下挫。9月,吉利新車銷售39019輛,環比增長41%,但仍舊比去年同期減少約9%。據報道,吉利已將全年目標從年初的58萬輛大幅下調至43萬輛。對此,有車界評論員認為,任何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做出突破需要體系的力量,經營業績的不佳不是一個人的責任;任何一個人的力量又是無限的,可以重塑價值和文化體系,團結并帶領出一支有“敢死”精神的團隊。若想做出一些實質性的突破,需要時間的積累和耐得住寂寞的寬容,要有九死一生的膽魄才可涅槃,中國自主汽車品牌處在最后機遇期的邊緣上,耐住性子的企業家越來越少。如此,注定是找死。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同樣的人在不同企業創造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不得不扣問自心,是環境的外在因素決定了橘和枳的區別,還是橘和枳對環境的適應與改造能力不足。沒答案。為帥者需審時度勢不斷調整陣法,為將者難免陣前犧牲,只為戰局有利。短期波詭云譎不能說明什么,要看全局和長遠的發展。這抑或是老板和職業經理的微妙之處所在,雙方只求無愧本心就好。(莫言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