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平 羅艷榮
產婦在分娩后一日內失血量如果超過500 mL即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發病率高,發病突然,且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婦產科重點防范和治療的疾病。其中,護理在預防和治療產婦產后出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為此,筆者研究了預見性護理降低陰道分娩后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產婦作為試驗對象,其中76例為初次懷孕,38例有過生育記錄;平均年齡(27.56±7.10)歲;懷孕周期35~43周,平均(40.13±0.90)周。所有產婦按照1:1的人數比例隨機分為試驗組57例和對照組57例。試驗組中,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27.39±8.20)歲,懷孕周期36~41周,平均(40.25±0.80)周,病程5~7 d;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0~34歲,平均(27.43±7.60)歲,懷孕周期35~43周,平均(40.24±0.76)周,病程5~7 d。兩組患者在年齡、懷孕周期、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偏倚控制 偏倚控制是確保試驗結果準確的重要環節。筆者嚴格依據試驗需要選擇產婦納入試驗范圍。對于入選的產婦,筆者利用電腦軟件隨機生成數字表,并利用密封信封隨機隱藏分組。試驗期間內,所有產婦的治療和護理均由同一醫師主持,治療前后的護理操作均由同一醫療小組進行處理,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依照統一藍本制定。試驗期間的整個治療和護理流程均按統一標準進行,由于身體和病情的變化不能夠繼續適用治療藍本的患者將被剔除。所有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數據均由同一人員采集,數據提取和處理人員與臨床治療人員分離,不參與臨床治療[2]。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如每日觀察惡露量、顏色及氣味,保證室內有新鮮空氣,保持心情愉悅,仔細觀察切口處有無感染發生,飲食上宜清淡忌辛辣等[3]。試驗組產婦實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2.1 術前預見性干預 產婦分娩前,筆者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平復患者情緒,主動向患者介紹本院醫療實力和成功病例,增強患者信心[4]。將即將康復出院的患者與試驗組患者安排同住,減少患者對于分娩的顧慮。入院后,分娩前,護理人員還主動了解孕婦的分娩情況,為預見性護理干預做準備。護理人員還向孕婦詳細講解了分娩的主要特點,介紹了各項操作的大致流程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項。
1.2.2.2 手術環境干預 孕婦分娩時,要保持手術室的無菌和整潔,室內溫度以25~26℃為宜,濕度應當控制在45%~60%之間。同時改良手術室的布置和裝飾,更換醫生和護理人員的衣著,減少對患者心理的刺激。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或者家屬要主動與患者交流,轉移手術話題,還可以握住患者的手,與其進行必要的身體接觸,減少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
1.2.2.3 術后止血護理 分娩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宮縮情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娩后2 h是產后出血發生的危險期。此時要尤其關注產婦的膀胱是否充盈,子宮軟硬度如何,宮底高度如何,陰道血流量如何,還要特別關注患者有沒有內出血的情況。此外,產后患者身體虛弱,及其疲勞,容易出現嗜睡的情況,往往忽視自身出現的出血癥狀。因此,護理人員在產婦產后睡眠時要密切監測患者的陰道血流量、脈搏和血壓情況,確認沒有出血情況后,即刻送回病房。
1.2.2.4 術后其他護理 產婦分娩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其他護理疏漏也有可能造成出血[5]。因此,分娩后,護理人員要密切檢測剖宮產孕婦的傷口恢復情況,定期更換醫療器械和藥物,并定時消毒。一旦發現傷口感染或其他并發癥,要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分娩后前3 d患者一般宜采取平躺姿勢,避免對傷口的撕拉和移動[6-8]。有必要的,應當安插導尿管,期間要注意對導尿管的消毒和抗感染工作。3 d后,患者如需下床活動,可適當抬高病床角度,減輕患者傷口的受力和拉扯,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如果患者疼痛程度較大,難以忍受的,應當及時使用止痛藥物或止痛棒止痛。患者在分娩后半天內應當禁食,此后應當使用流質或者易于消化的實物。切勿使用易產生氣體、油膩、難以消化或者刺激性強的食物?;颊咭m當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加速身體的恢復[9-10]。
1.3 觀察指標 試驗期結束后,統計兩組出血人數、出血率及出血量,將其作為評價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優劣的重要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試驗入選的114例均能夠適用治療藍本,無一例被剔除。
2.1 兩組出血情況比較 兩組在出血例數及出血量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2.2 出血原因 在入選的114例患者中,共有7例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在引發因素中,子宮收縮乏力為4例(57.1%),胎盤原因2例(28.6%),軟產道損傷1例(14.3%)。
分娩后陰道出血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由于其發病突然,多無明顯征兆,給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所以需要通過預見性護理來進行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治療。在本試驗中,選取了11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對產婦陰道分娩后出血情況的影響,結果顯示:試驗組在陰道分娩后僅1例(1.8%)出現出血情況,而對照組有6例(1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試驗組的出血量(524±20)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675±22)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血原因方面,子宮收縮乏力是引發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產婦在陰道分娩后的出血率,有效減少產婦分娩后陰道出血情況,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護產婦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1]李春梅,張明像,賈怡,等.剖宮產術中出血562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15(22):452-453.
[2]朱紅梅.產后出血的急救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0):93-94.
[3]王芳,李想.預見性護理在醫技檢查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 2009,6(15):148.
[4]月萍,時玉清,羅玫風.第二產程刺激乳頭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44(7):534-557.
[5]王九華.產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0):22-25.
[6]王小愛,白奇連.預見性護理在產后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1):354.
[7]陳煒.預見性護理在肩難產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7:41-42.
[8]余昌杏.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2(26):188.
[9]蔣艷,朱曉霖,張曉紅.剖宮產術患者風險評估及預見性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29):6433-6434.
[10]王紅梅.預見性護理對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0):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