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霆
隨著天氣逐漸變涼,很多中老年人都覺得身體也開始發冷。對此養生專家表示,秋冬兩季人體陽氣逐漸減弱,免疫力降低,會讓中老年人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不適。但是,只要能“點燃”身體里的“小火爐”,有效地升發陽氣,就會明顯改善癥狀。
“小火爐”一:肚臍以上
針對癥狀:胃寒胃涼、臟器下垂
黃秀林(化名)今年剛好70歲。由于早年生活艱辛,她的胃一直不是很好。特別是到了天涼的時候,胃痛、胃脹的癥狀就比較明顯。近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她還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胃下垂。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養生專家李志剛介紹,不少胃病患者都有遇冷不適的癥狀。這和各種原因引起的胃寒有一定關系。而臟器下垂則是中氣下陷所致,常見于體質虛寒、身體瘦弱的老年人。對這類人而言,應該“點燃”他們人體中焦的“小火爐”。因此,艾灸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是不錯的保健方法。中脘穴隸屬于奇經八脈中的任脈,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的重要穴位。在中脘穴上下分別還有上脘穴和下脘穴,也都是脾胃保健的重要穴位。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同時覺得艾灸不方便,還可以用毛巾在肚臍以上的部位熱敷,每天堅持,對緩解癥狀也有好處。
“小火爐”二:兩側后腰
針對癥狀:腰膝酸軟、小便頻繁
家住沈陽的顧大爺最近很少出門了。幾天前,鄰居們忽然發現正要出門買菜的他。但是和別人不同,他在這個季節就穿上了厚棉褲,精神頭看上去也不足。后來一問才知道,進入秋天之后,顧大爺開始出現雙腿無力、發涼、腰部發酸的現象,而且起夜頻繁,導致他晚上睡眠質量明顯下降。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武國忠表示,天氣轉涼以后腰膝酸軟、尿頻尿急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問題,主要是腎陽虛所致。腎為水臟,對應冬季。因此到了秋冬兩季,腎陽虛衰,并開始向內里潛伏,人就會越發覺得怕冷、乏力。為了改善癥狀,人們可以啟動身體后面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兩邊的“小火爐”。在命門穴兩側就是腎臟所在的位置,因此被稱作腰府。把雙手搓熱后撫在這兩個位置上,上下按摩,有非常好的鼓動腎陽的作用。長期堅持有延年益壽之功。
另外一個對鼓動腎陽有好處的辦法就是泡腳,并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這樣可以讓陽氣像泉水一樣不斷涌出,對預防各類因風寒所致的慢性疾病有好處。
“小火爐”三:頸部
武國忠表示,人體后頸部有風府穴、風池穴等風字頭的穴位。它們都是風寒易侵的地方。所以,平時將熱毛巾敷在后頸部,點燃這里的“小火爐”,對于預防秋冬兩季常見的風寒感冒大有好處。
(摘自《沈陽晚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