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蔚夏
時下,在全球的“保健熱”中,無論開發新藥也好,還是研制保健品也罷,人們的目光都瞄準了中藥。國內的中藥熱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一時間“純天然”、“純中藥”似乎成了安全可靠、絕對保險的代用語。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日本可謂世界第二大中藥國,在那里,我國古代醫圣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倍受青睞,占該國中藥制劑消費的1/4以上。豈料,不僅從日本傳出了該方導致過敏性肺炎的首例報道,而且用該方治療肝炎發生肝損害的患者也在接二連三地出現,兼之另有一些含柴胡的制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其他臟器的損害,這使日本厚生省不得不提出對中藥進行重新評價。
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東南亞諸國有著眾多的華裔,對中藥情有獨鐘,國人熟知的苦口良藥黃連,是這些國家最常用的處方藥物,由于有報道黃連類中藥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溶血性疾患,并出現了一些病例,使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20年來一直禁止黃連及其制品的種植、進口、販賣、使用,現擴展到含小檗堿的中藥如黃柏、黃芩等也在被禁之列。
中藥在歐洲應用不甚廣泛,但從比利時一家開業10多年的中藥減肥中心傳出消息,在諸多減肥的人群中,出現不少腎衰的病例,有一部分程度嚴重的需做血液透析,其中有的甚至不得不做腎移植手術,這在歐洲大陸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上述僅是中藥負效應事件中的幾個片段,令人遺憾的還是國人“不識廬山真面目”。我國古代醫學家早就對一些有毒中藥如烏頭、附子、甘遂、朱砂、馬錢子、斑蝥等的使用發出過警告,但后人仍在妄用。請看:
劉大姐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多年,以往多用西藥治療,為了避免長期服藥造成的毒副作用,她決定改用中藥。聽說馬錢子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效果不錯,她就在醫生開的處方中添加了點馬錢子。誰想當她服完頭副湯藥后不久,隨即出現頭痛、頭暈、煩躁、呼吸增強、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難等癥狀,多虧她愛人及時扶她去醫院搶救,方才脫險。醫生告訴她,這是馬錢子中毒,馬錢子含有番木鱉堿,一般用量很小,入丸、散劑,而不宜煎湯,成人用5~10毫克即可發生中毒現象,30毫克可致人死亡。
至于古醫籍少有記載的如雷公藤、黃獨、山豆根、人參等中藥服用后發生中毒者如今更是屢見不鮮。再看:
劉大爺年屆古稀,血壓偏高,身體不是很結實,他聽說人參可大補元氣,幫助改善年老體弱的現象,于是開始服用人參。半年以后,他感到煩躁不安、焦慮、頭暈目眩、多汗、口干舌燥、失眠、心悸、胸悶。他來到醫院復診,結果一測,血壓也升高。醫生講,這是服用人參的早期中毒表現,隨之讓他停藥。醫生還告訴他,人參常用量為3~9克,一次超量服用或常用量久服均可造成人參中毒。高血壓病人服用大量人參后易引起腦充血、出血,也可見腸道、鼻、耳大量出血等。
李小姐的女兒今年2歲多點,不久前患了感冒,咽喉腫痛,伴鼻塞流涕,醫院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給她開了一些治療的中西藥。她聽說六神丸治喉嚨發炎效果很好,于是又到藥店買了一瓶。小女兒服藥1小時后,開始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嘔吐等中毒癥狀,李小姐趕緊又抱著女兒趕到醫院。醫生一問,原來服用過六神丸。醫生耐心地對她解釋,盡管六神丸為治療癰瘍腫毒的良藥,然而,3歲以下服用時須格外謹慎。六神丸中蟾酥有類似洋地黃樣強心作用,同時,還具有使血壓上升、呼吸興奮作用。若服用過量,嚴重者可見四肢及口唇麻木、大汗淋漓、心律紊亂、驚厥、昏迷而死亡。因此,決不能濫用,一般3歲以內小兒應禁服本藥。若確實需服,小于3歲的小兒,每歲限服1粒。
由單味中藥如穿心蓮、柴胡、魚腥草、丹參、板藍根等制成的注射液,雖經高度提純,但用后也難以避免過敏反應,甚至造成休克。
趙老伯身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長年服用活血化淤中藥。一天,他來到醫院,醫生為他開了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繼續治療。當護士給他打完點滴后約30分鐘,突然出現畏寒、發熱(體溫39.4℃)、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等過敏反應,護士見狀立即停止輸液,隨即予以抗過敏治療。此過敏反應是由于中藥注射劑質量不完全符合要求,包括含有有害物質、植物蛋白、致熱源、污染等因素,或制劑生產工藝不穩定,質控不嚴格造成的。若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是藥三分毒”,凡事無不具有兩重性,任何藥物在治病時,若用之不當,皆難免致病之虞。中藥含物繁多,結構錯雜,有效成分大多為化學物質,其治療量與中毒量沒有明顯界限。目前中藥不良反應的監測在我國尚屬空白,尤其是長期使用對人體的影響,還有許多未知數。至于中藥復方,特別是經靈活加減后,在人體中產生的效應,遠較單味中藥復雜,對它的認識尚待時日。
“純中藥制劑,絕無副作用”之說,缺少科學依據,萬萬不可輕信,并應盡快走出這一生活中的誤區。對于當前的中藥及其保健品熱,切勿盲從。對中藥,只有科學地認識它,使用它,才可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賜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