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儒學應該在民間生長,應該扎根在民間的沃土之中,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學習傳統文化,我們家庭是官場村受益最大的。”74歲的張堂笑著說,他身旁的老伴兒吳茂香眼眶卻是紅的。他們的兒子張和,在參加了山東萊蕪市弘德傳統文化推廣中心舉辦的“道德大講堂”(原幸福人生講座)后,從過去“逢年過節不上門”,到現在“主動給母親洗腳”,徹底改變了對待父母的態度,“這是學習傳統文化的結果。”
9月24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基因。”官場村正在以實際行動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家和萬事興
弘德傳統文化推廣中心是由萊蕪高新區官場村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熱心組織的,旨在弘揚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生周刊》記者到達推廣中心時,老人們正在三樓大廳集體觀看傳統文化講座視頻。大廳的前面掛著孔子的畫像,前來迎接的義工王淑青向記者90度鞠躬,“這是我們這里的禮儀。”
參加講座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主要學習的是人際關系、健康生活和幸福人生等課程。老人們聽得很認真,大廳里除了視頻的聲音,只有零星的咳嗽聲。間或有老人起來去衛生間,站在后面的義工立即上前扶住老人。休息間隙,義工還會為老人們端上水果和餅干。
“我是第一期的學員,一聽就陷進去了,越聽越舒服。能學習到這些,俺太幸福了。”65歲的董秀翠老家就在官場村,一直隨著兒子女兒在北京生活,為了照顧家里90多歲的老父親,并且能夠聽到道德文化大講堂課程,她特意從北京趕回官場村做義工。她是這批義工中年齡最大的。
從去年10月至今,弘德文化推廣中心已經舉辦了7期道德大講堂。第一期參與的只有40多人,大多是官場村的黨員和村民代表,第七期人數已經達到170多人,而且都是自發參與的村民,其中不乏從外地趕來的。
道德大講堂的內容主要是傳統文化,尤其是孝道,參加的村民主要是老人。弘德推廣中心也曾經舉辦過暑假學習班,讓孩子、年輕人來上課,效果也很好。董秀翠說:“很多孩子回家后都主動做家務。”
“傳統文化把老百姓的心聚在一起。”官場村黨委書記張珂說,自1992年至2005年的14年間,官場村是萊蕪市有名的“上訪專業村”,“老百姓和村干部之間很不信任”。
為了使村民盡快走上致富之路,張珂帶著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請專家為村民致富出點子、引路子,利用官場村靠近長途汽車站新商業圈的地理優勢,搞舊村改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閑置土地,發展文化產業。官場村組建的鑼鼓隊,還參加了第十一屆全運會的開幕式。
“現在的村民們,尤其是老人,吃住行都不成問題,經濟大餐搞好了,精神大餐還欠缺。”張珂在廣州和青島各地進行考察,引進當地辦理傳統文化講堂的模式。“通過這個項目,真正教給大家怎樣孝敬老人,讓他們知道,在和諧的家庭里才能發展經濟,家和萬事興。”
“剛開始老百姓不理解,舉辦第一期的時候都是強迫來參加,但從第二期開始都是自愿的。甚至在第三期的時候,有1700多人報名。要自發性的,從內心愿意接受。比如,這一期學的課程中,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大家學習后,有七八十歲的老人遇到了都給我鞠躬,我很震撼。當人真正把頭低下來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好解決。”
4天的學習結束后,弘德推廣中心舉辦了分享會。50多歲的呂易之向奶娘行三跪九叩大禮,臺下的老人們紛紛拭淚。隨后,老人們上臺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吳修俊在臺上說:“我要把我學習到的東西都記在腦子里,教育孩子們要好好做人,為社會做貢獻。”今年3月,村里投資160萬元修建“太平陵墓”,免費為村民搬遷墓地。然而,因為公墓占用土地的原因,吳修俊沒少鬧情緒,甚至上訪。在聽完傳統文化課程后,吳修俊主動找張珂道歉。她說:“我被感動了,想開了。這些事情都是實事求是的,我們老百姓要支持維護村干部的工作。”她從臺上下來,擁抱了張珂。
張珂說:“我們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將原來的亂村,打造成一個和諧的村子,讓這一個村帶動我們周邊的村。”
鄉村儒學
李樹超是山東大學國學社的創始人,也是一名鄉村儒學講師。他一直跟隨鄉村儒學的倡導者顏炳罡,進行鄉村儒學的研究活動。此次在官場村考察,他給出的評價是“比較成熟”。
“鄉村儒學是近一年才興起的。我們一直在研究,怎樣給大家提供途徑,學習傳統文化。用我的老師顏炳罡的話說,儒學應該在民間生長,應該扎根在民間的沃土之中,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根據李樹超的介紹,顏炳罡最初在山東泗水明倫堂講課,周圍的村民都來聽課。“后來村里的民風好了,婆媳關系融洽了,鄰里關系也好了,村里環境變好了。”據此,開始在泗水其他村子設立講課點。六七個村子設立一個點,每個點有一百多人,每兩周講一次課。“不光是在泗水,曲阜、青州、德州、肥城等都在開展鄉村儒學的講座。”
“在鄉村傳播傳統文化,需要當地領導班子的支持。另外,義工發揮的作用非常大。我們現在不光要傳播文化,還要進行師資力量的培訓。在大學學者引領下,發揮義工的功能,才能把這個事情持續地辦下去。大學學者只是輔助作用,給大家作示范,必須要有當地人參加。”李樹超說,目前在泗水講課的大都是老年大學和中小學的老師。
官場村同樣有師資需求,目前,村里還僅僅是進行視頻講座授課。張珂說:“我們希望能請老師和專家到村里進行面對面的授課。”
張珂計劃,下一步要豐富官場村課堂形式,并且希望將前來學習的村民年齡向下調整:“年輕人要來學習如何孝敬老人,老人要學習如何以身作則,做好老人。”他希望能夠將傳統文化產業化,讓傳統文化進入企業。“很多企業沒有企業文化。如何處理員工與老板之間的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甚至員工與家屬的關系,都很重要。”
“我們要喚醒老百姓心中傳統文化的基因,讓他們懂禮,知道仁義,如果真正達到這個效果,鄉村儒學就成功了。”李樹超說。
(文中張堂、張和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