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清 袁樹凱 李寬振


毛皮行業是河北省肅寧縣的立縣主導產業,其歷史起源于明末清初。改革開放后,肅寧縣的皮毛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珍稀毛皮動物養殖、市場集散、原皮硝染、服裝制件、出口創匯的“一條龍”產業格局。2013年,全縣毛皮動物出欄量約353萬只;毛皮加工企業及攤點1300余家 ;毛皮銷售1億多張,交易額135億元,年產各類裘皮服裝服飾430萬件,銷售收入達40億元,成為輻射“三北”(華北、東北、西北)的裘皮貿易中心,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超過2億美元。
今年肅寧毛皮行業總收入有望突破150億元大關,并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冠名為“中國裘皮之都”。
“筑巢引鳳”特產興縣
肅寧縣委、縣政府歷任官員始終把毛皮作為“特色產業興縣”戰略,采取“筑巢引鳳”之策,在毛皮基地尚村鎮建造中國裘皮之都。
縣政府邀請專家制定了《肅寧縣皮毛業五年發展規劃》,投資1.5億元建成了裘皮服裝市場一期工程,規劃建設了占地8平方公里的裘皮產品加工出口基地等;同時組建皮毛加工基地管委會,籌建了兩所皮毛技工學校,為皮毛行業培養人才。
2003年肅寧投巨資在尚村鎮建成占地面積187畝、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擁有攤位4000個的尚村原皮交易市場,2004年市場開張。2005年縣政府開始建設占地9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中國裘皮城,日客流量最多時達到5000多人。隨著一期裘皮城的成功運營,商戶一鋪難求,客戶需求增多,擴建二期已成為裘皮之都發展的必然。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二期布局充分考慮了地方特色和地理環境,在平面上整體拉開,在豎向上整體拔高,商城每層的用途、經營品種劃分更加明確,增加了展銷區、休閑區、餐飲區、住宿區。明年下半年二期工程竣工后,這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現代化裘皮之都。
華斯“航母”出海
說起肅寧,就不能不提到毛皮產業大佬——華斯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坐落于肅寧縣毛皮園區內的華斯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裘皮企業,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6.4億元,出口創匯5998萬美元。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一家具有產業集成優勢的裘皮制品制造商,也是全國惟一毛皮企業上市公司。
華斯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直接向農村收購動物毛皮作為原料,引導上千家分散的小農戶轉向基地化大生產,把一家一戶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聯接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依托OEM、ODM、OBM經營模式將毛皮制品推向國際市場,實現了新型農業產業鏈升級和農業縱深發展。
2013年,華斯公司在原有產業鏈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建立“直銷”門店,減少出廠、批發環節,讓廣大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通過香港子公司分別在丹麥、拉脫維亞收購8個養貂場,引進國際優良水貂品種,分放到若干養殖戶,快速培育新品種。為鞏固原皮交易市場的地位,華斯公司去年投資4.2億元建成了京南原皮交易城,并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市場,使裘皮服裝銷售額迅猛增長,穩居我國裘皮行業龍頭地位。
“斷腕”治污
肅寧是全國最大的裘皮原料交易市場,交易量占全國的70%。相鄰區縣的裘皮加工企業都因為污染物排放不達標,被環保部門關閉停產。而在肅寧縣裘皮工業園區,企業嚴格實施環境排放標準,反而迎來了發展生機。
肅寧毛皮行業之所以與相鄰區縣有不同的“命運”,關鍵在于他們有“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斷腕”治理污染的決心,引入了環境服務商,降低了園區的環境風險。毛皮硝染是裘皮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環節。而在肅寧,生產廢水經企業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排入肅寧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最終排入小白河。
肅寧縣第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2萬噸/日,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然而,由于皮毛加工企業的廢水占其進水量的60%以上,污水處理廠水質水量波動較大,給達標處理帶來很大挑戰。加上皮毛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環境技術力量薄弱,運行水平低等問題,個別企業的不規范排放給下游污水處理廠運營帶來極大難度。
為此,肅寧縣縣政府聘請滄州中持環保設施運營有限公司,按照分級分段處理的辦法,對工業園區的整體環保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使之適合裘皮廢水的處理。
環境服務如何定價、如何順利收費,在很多地方都是難題,在環境服務價格確定方面,肅寧采取了更加開放的方式,由中持公司根據設施運行成本提出建議,再與政府、企業代表進行協商,最后求得各方共同認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中持環保公司建設了水資源監控管理系統,融合了成熟的智能水表和遠程管理技術,能夠根據企業的生產和生活用水情況,確定相應的排污系數,計算排污量。如今,肅寧第一污水處理廠出水現在已經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抱團供暖”火熱市場
多年來,肅寧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為毛皮產業園區服務方面辦實事,真給力,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多“爐灶”集中“抱團供暖”,確保市場營銷一年四季紅紅火火。
他們圍繞產業創新和產業提檔升級,在毛皮硝染、裘皮服裝設計等方面,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引導產業差別化競爭。政府投資1800萬元高標準建設國家毛皮質量檢測中心,購置各類與國際接軌的檢測設備,規避不合格產品外銷造成的損失;搞好檢測認證人員培訓,推進產業標準的普及應用,建立起國家級毛皮實驗室。
肅寧縣出臺了鼓勵企業創名牌的獎勵措施,各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和設計室,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對獲得“怡嘉琦”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企業進行重獎。近年來,肅寧縣已擁有“河北省著名商標”4個,毛皮專利42項,國家級服裝設計獎項6個。目前,一個投資120億元,占地600畝的國家級保稅倉庫物流園區項目,已經得到省市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的同意,裘皮商將能得到更多實惠。
目前,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將肅寧原皮市場作為中國毛皮原料價格指數的編制單位,使肅寧進一步掌握了毛皮皮張的定價權。2010年肅寧毛皮產品質檢中心成為省級質檢中心,可對毛皮產品質量性能、相關物質含量等技術參數進行檢驗,極大地提高了肅寧裘皮服裝質量,更好地服務企業認證和制定行業標準。目前,肅寧正在申請建立國家級毛皮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