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生
(編輯 秦明)

合作社成員代表在商討工作
近幾年,隨著農村土地的有序流轉和集約經營以及青壯年勞力進城務工,農村出現了一些年齡相對偏大的勞動力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季節性用工和社會服務性用工又出現短缺。如何解決農村出現的新矛盾?2012年7月湖西村由王年珠任社長注冊成立了溧陽市第一家豐裕勞務專業合作社,使農民就業需求與社會用工需要在合作社這個“平臺”直接交會銜接,實現農民就業、社會用工雙得益。
湖西村位于社渚鎮的西北部,屬江蘇茅山老區,與高淳縣接壤,距社渚鎮政府7公里。村域三面環河,屬于圩區,由原來的湖西村、觀莊村、章家邊村和劉家邊村共四個行政村合并而成,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300余畝,轄24個自然村,38個村民小組,1451戶,4394人。村黨支部書記彭金木說:“村子里五十多歲以上的那部分村民,大多數身體硬朗,如何促使這部分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收入,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到了我們面前。合作社成立,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豐裕勞務專業合作社成立初期,自籌注冊資金70萬元,用于勞務輸出的啟動資金,首批吸納社員15人,后備人員282人,擁有固定資產73萬元,包括6臺拖拉機、11條水泥船、2條機帆船、3臺草坪機、2臺綠化治蟲機、5臺綠化修剪機和2輛面包汽車等。
豐裕勞務專業合作社一開始組建就規范運作,召開了成立大會,通過了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了組織機構,辦理了工商、組織機構代碼、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相關手續。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共有5人組成,明確了合作社社員的權利和義務,建立了合作社社務公開制度、組織活動制度、經營服務制度、財務管理和分配制度等,以農民自愿為原則,建立了“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工作機制。合作社社長王年珠介紹說,合作社的勞務范圍主要是從事與農業生產經營和新農村建設服務相關的勞務咨詢、勞務合作服務。具體包括:全鎮28條河共135公里長的河道長效管理,7座小型農田水庫的日常管理,110個塘壩的清淤,180個小塘的管理,2個行政村(湖西村、大田村)的村莊整治,3個行政村(湖西村、大田村、孔村)的社區衛生保潔、垃圾處理和村莊綠化,以及天然氣管道管理等。為了有序地組織開展各項勞務服務,合作社將有求職愿望的村民登記造冊,填寫人員信息表,建立人員信息資料;按照承接的勞務業務項目,分編成河道管理、村莊整治、綠化養護、衛生保潔、天然氣管道管理、河心集鎮街道管理、勞務中介等7個勞務小組,將所有項目實行分類,分別簽訂的勞務用工合同或協議;在勞務合同或協議中,明確各個服務項目的合同時限、職責任務、工作目標、勞務報酬、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
豐裕勞務專業合作社在運作過程中,嚴格遵照所簽訂的勞務合同(協議)規范操作,保證了各項勞務服務的質量。河道得到了長效管護,保持水面干凈無漂浮物,無淤積無障礙,確保水土不流失。村莊得到了長效整治,保持公路兩旁及自然村落無垃圾、無臭水溝、無亂堆亂放,公廁每天清掃干凈。嚴禁在垃圾房內外焚燒垃圾、秸稈等。所有小塘、溝渠水系保持水面干凈,禁止在塘溝內亂種亂植、圍網、圍攔飼養家禽,等等。富余勞動力在組織起來以后,在承接各項勞務服務中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大顯身手。
豐裕勞務專業合作社從2012年7月組建以來,服務收入共達96萬多元,有115人參加了各項勞務就業(包括部分婦女勞力),平均每人年收入8300元。其中,社員李小保的年收入最高。他笑呵呵地說:“我今年61歲,用了3臺拖拉機參加了勞務運輸服務,運稻運麥子,運垃圾,并進行河道管理,一年收入達到了4.5萬元。”社員虞阿才是老生產隊長,今年67歲,他高興地說:“我主要負責長效管理塘壩這個項目,一年收入1.75萬元。”合作社除支付勞務工資外,還按業務總收入的5%上交村委會,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合作社的結余部分,60%按社員的參股數和提供的勞動量實行二次分配;20%作為培訓經費和福利費,并為40%的勞務人員辦了意外保險,每人每年150元;20%用于擴大再生產。
勞務專業合作社由農村富余勞動力自愿聯合,對外承接勞務工程,提供勞務服務,參與社區服務,對內實行民主管理、自我提高、利益共享,是一種新型的公益性、互助性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種創新模式,通過就業方式的轉變,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下一步,合作社將拓展服務項目,增加必要設備,拓寬服務半徑,加強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努力提高合作社的服務水平,帶動更多的社員和農戶共同增收致富。溧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夏國浩在對首家勞務專業合作社調研材料上作了批示:“這個典型總結得很有意義,看得見,摸得著,也學得像,尤其在今后村莊長效管理方面可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