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裕
(編輯 孫素成)
貪官朱福林栽了!2000年至2012年,他先后利用擔任金華市國土管理規劃局局長、蘭溪市委書記、金華市副市長等職務之便,在土地開發、人事安排、企業環評等事項上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徐某某等14人賄賂折合人民幣1580余萬元。2013年12月20日上午,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朱福林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12年9月初,作為多年分管金華市城建規劃和國土等要害部門的副市長朱福林突然被“雙規”的消息,一時間在金華市內瘋傳,在浙江政界及企業圈內引起了震動。人們難以置信這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副市長竟會淪為貪官,而且其貪術“高明”,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朱福林1959年11月出生于浙江義烏,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90年11月入黨,碩士研究生學歷;曾任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某部戰士、干部;后調任河北師范大學研究生處干部,地理系講師、副教授。
朱福林發跡于棄教回鄉從政。曾為副教授的他,在金華市開發區管委會找到了用武之地——出任該開發區副總工程師。入仕后的朱福林,可謂順風順水。

朱福林接受法庭審判
在朱福林的老家義烏和他曾經任職過的蘭溪、婺城等地,有不少人對他“出事”表示惋惜。朱福林步入政壇之時立志要當一名清官,他曾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更深知官員腐敗后會導致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的巨大風險。然而,奇怪的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朱福林的靈魂漸漸發生了蛻變。他事后交待:“看到別人利用職權撈好處,不少人好像安然無恙,就眼紅了,逐漸有點把持不住自己了,鬼使神差般地上了這條船。”但朱福林畢竟是知識分子出身,在收受賄賂時,他頗講究“技術含量”,為的是給自己能留條后路。他一般并不直接收受錢款,而是以“購房”或其他名義進行“包裝”,或者低價購房高價賣出,或者接受某房產開發公司的干股……
2012年8月下旬,朱福林剛參加完一個會議就被浙江省紀委帶走調查,其妻和小舅子也同時被帶走。“朱福林被調查疑與金華正方集團有牽扯,在朱福林之前,正方集團有關負責人已被立案調查,可能是當年正方集團在婺城區上林院項目拿地時,朱福林提供便利并受賄”。知情人士如此透露。
正方集團的前身是金華市交通局下屬的路橋公司,2000年改制成股份制民營公司。2004年前后,正方集團涉足房地產行業,當時金華婺城區將區政府辦公樓搬到白龍橋附近,并以新區政府為依托,開展新城區的建設。正方集團設立正方置業公司,參與新城房地產開發建設。朱福林在婺城區任區長時就與正方集團打得火熱,2008年升任金華市副市長后,與正方集團的董事長徐某像哥兒們,這在金華市區已不是什么秘密。2010年3月,正方置業跨過婺江,到金華婺城區北部再度購入181畝土地,打造金華頂級樓盤藍灣上林院。
公開舉報朱福林的是當地車頭村的村民。早年,金華市婺城區以每平方米不到100元的價格征用了車頭村的土地,后分出一塊給金華正方集團做豪宅開發,引起了村民的不滿。從2010年起,車頭村一些村民就針對上林院項目土地出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向各級紀委反映。
檢方在庭審中的指控也佐證,當年,正方集團在婺城區上林院項目拿地時,朱福林收受巨額賄賂,多次為正方集團提供便利。
朱福林為正方集團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他這個忙沒有白幫。
2009年11月,徐某應朱福林要求,以其公司名義購買一輛馬自達6轎車給朱無償使用,并承擔汽油、保險等相關費用,購車款及相關費用共計人民幣26萬余元。同年年底,徐某以讓朱福林“炒賣”其公司開發的藍灣國際高層公寓房屋的形式,送給朱“炒房”所得人民幣26萬元。2010年12月,徐某公司以明顯高于市場價格購買朱福林早先在金華購下的店鋪一間,成交價超過市場價34萬余元。
朱福林撈錢的另一個手法是“投資”。而投資的對象,恰恰是那些有求于他的企業。
2009年,朱福林為金華市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解決房地產項目拆遷遺留問題等事項上說了話,使該公司的房產項目順利開發。當年11月至次年8月,徐某先后送給朱福林200萬元的“投資”收益。
2008年,朱福林為浙江某置業集團在辦理土地證等事項上給予了大力支持。2011年底至2012年7月,該公司法人黃某以讓朱福林“投資”該公司開發某公寓樓的名義,先后送給朱福林101萬元。
朱福林還有一種玩“投資”的手法,是所謂的“股份轉讓”。
將股份“轉讓”給朱福林的是金華市某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在當地投資7.1億元開發建造大型裝飾新城。公司法人李某思忖,要拿下如此龐大的項目,必須抱住朱福林這條大腿。該項目的啟動和開發獲得了朱福林的大力支持,朱福林甚至直接干預相關單位對項目的審批。為此,李某知恩圖報,頻頻向朱福林送上大禮。2012年上半年,李某以“股份轉讓”的形式,送給朱福林330萬元,朱福林在假裝推辭一番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這筆巨款。
朱福林特別愛幫人找工作、安排工作,而這些請他幫助的人,大多是與他熟悉的基層領導或者企業家。當然,在解決了工作問題后,他們同樣不忘酬謝朱福林。
2009年至2010年,朱福林為金華市某建筑公司老板翁某的女兒安排了工作,為此朱福林先后獲得翁送的現金24萬元。
某企業老板李某在讓朱福林幫助自己攬下金華一個土石方項目的同時,也曾讓朱福林為自己的女兒安排工作,李某為此付出的代價是40萬元人民幣。
2010年6月的一天傍晚,李某打電話給朱福林,朱正好吃過晚飯,于是李某在樓下等朱,兩人一起在江邊散步“談心”。散步結束,朱福林準備回家休息,李某則從其車內取出一只內裝20萬元人民幣的袋子。“這是什么呀?”朱福林拎著沉甸甸的袋子故意問。“一點小意思”。“老李,這……”朱福林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而李某一溜煙跑了。
兩個月后,正是炎炎夏日。李某再次打電話給朱福林,約他散步。盡管天氣很熱,但朱福林一聽說“散步”,馬上來了勁頭,立即答應了。兩人散步結束,李某依法炮制,又從其車內取出一只內裝20萬元人民幣的袋子塞給朱福林,他照例笑納。
朱福林似乎對金條情有獨鐘,而讓他喜歡上金條的,則是他的一位老部下,位于金華開發區的某鄉黨委書記郭某。
郭某為其鄉所管轄的海塘地塊土地拆遷安置、出讓金優惠等問題求朱福林幫助,同時,他還把自己兒子工作調動的事,也一并請朱幫忙。
2011年10月到12月,郭某在杭州某會所送給朱福林重666克“金華金”金條兩根(價值人民幣47萬余元)。朱福林手里掂著兩根黃亮的金條,開口笑道:“這東西好,這東西好啊!”其實,早在郭某之前,已經有人先他一步掌握了朱福林的愛好,給他送過金條……
盡管“儒官”朱福林撈錢有術,但終究難逃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