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家
(編輯 秦明)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孫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歲。孫毅將軍是一個具有高風亮節的人,他虛懷若谷,居功不傲,從不追求名利地位和享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榮辱,一生心系百姓。
孫毅將軍身經百戰,戰功卓著。1955年評定軍銜時,孫毅致信黨組織:“我只有從勞之苦而乏建樹之功,在評銜時要寧低勿高,授我少將軍銜足矣。我投身革命決不是為了什么官,要厚祿。黨和人民給予我的已經大大超過我的貢獻了?!蓖?月27日,孫毅被授予中將軍銜。
孫毅將軍位居高官,心里卻時刻都在想著群眾。他常說:“舊社會那些比較開明的縣官的大門口,掛著一塊‘民之父母’的匾。如今在我們共產黨人的心中也應該有一塊‘民之公仆’的匾。”
新中國成立后,孫毅一家住在北京西城區一個古樸的四合院里,住房年久失修。家里人提出應該把房子修一修。孫毅便領著孩子來到一片低矮的群眾住房前,嚴肅地說:“和他們比,我們的住房條件好多了,什么時候也不能忘記他們呀,我們是共產黨的干部,辦事可不能讓群眾指我們的脊梁骨?!?/p>
孫毅家鄰近一個副食品店,因庫房小,常為進貨沒處存放犯難,孫毅對店經理說:“不要為這事發愁,我家有地方?!庇谑?,孫家外院成了這家食品店的第二倉庫。
1976年7月唐山地震,涉及北京,孫毅便對家人說:“我們家人少院子大,可周圍的群眾房子挨著房子,樓靠著樓,一有震情他們往哪里躲呀?一旦有情況,就把咱們家的大門打開,讓群眾進來躲躲?!苯Y果他家院子躲進來不少百姓。
孫毅徒步行路,見道上有磚頭瓦塊,便彎腰拾起拋至路邊;乘公共汽車,見老弱病殘,馬上立起讓坐;同巷鄰居有一個孕婦,孫毅關照其家人:“如半夜臨產需要用車,敲敲我家的門就行了?!?/p>
孫毅身邊一個工作人員的母親來探望兒子,受到孫毅熱情照料,老太太動情地對兒子說:“孩子啊,沒有想到這么大年紀的老干部侍候起俺來啦,真叫俺心里過不去呀!往后你要用心照料這位老首長,共產黨有這樣的干部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氣啊!”
去職離休,頤養天年,本是人生快事,而有的人卻對此想不開。孫毅將軍在離職去留問題上,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為了促進干部隊伍的年輕化,他主動讓賢,在幾百名政協委員中第一個提出辭去職務。他說:“黨的事業不是一代人能干完的,年紀大了,力不從心,趕快自覺地把手中的接力棒傳給年輕的同志,這棒傳晚了對黨的事業不利。”
在辭去全國政協常委的同時,孫毅將軍還主動辭去了總參顧問等職務。這位忙碌了一輩子的老人是閑不住的,他開始琢磨著給自己找個力所能及的新工作。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老人覺得為孩子們做點事,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孫毅受聘當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顧問,擔任了60多所大、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或名譽校長、名譽教授。孫毅的家也成了少兒活動站,孩子們不時來看望孫爺爺,聽孫爺爺講故事。有時為了作一兩個小時的報告,他要花十幾個鐘頭做準備。老伴田秀娟不得不提醒一句:“老頭子,悠著點兒?!痹诳倕⒅\部曾傳唱著這樣一首歌:“唱一唱咱們的孫顧問,人民的老英雄,為了祖國的新一代,嘔心瀝血滿腔情??!辛勤園丁人稱頌啊,人民的老英雄?!?/p>
為了能準時趕到京郊一些中小學或部隊去做報告,他常常早出晚歸。為了出行方便,總參幾次決定給孫毅配備一輛紅旗車,但孫毅拒絕了,仍然乘坐那一輛跑了30多年的吉姆牌轎車,有時半路拋錨,孫毅只好步行回家;開會時交警安排停車,因其車舊,就讓它往遠處角落里停放。司機小安覺得在好車滿城跑的北京,繼續開老掉牙的破吉姆車太掉架,便將孫毅退過幾次的紅旗車領了回來。
孫毅發現后問:“搗的什么鬼,吉姆車呢?”小安不安地回答:“壞了?!薄皦牧?壞了為什么不修?”“修不成了,首長,那車太破舊了。開會這么遠,萬一把您甩在路上,耽誤了時間,我要犯錯誤的,所以我才換車。”孫毅發火了:“怪!換車為什么不換輛吉普車,而偏偏換輛紅旗車呢?你想想,我已退居二線,主要做青少年工作。車越坐越闊,就這樣去見孩子們?見他們說什么?說什么!”結果硬是將紅旗車退回。
孫毅是個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的高干,工資收入不低,但他衣食簡單,擺設簡樸。他每月工資除留下一半作為伙食費外,其余全部用來購買書刊,郵寄給他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0多個青年朋友。從1995年3月開始,他除繼續郵寄書刊外,每月拿出300元捐獻給“希望工程”,一直到他離開人世。
孫毅走了。這位不知疲倦的老將軍,為了人民的利益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用實際行動,深刻地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