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芳芳
加州大學“學術之旅”積累的豐富藥理和毒理學研究經驗,加上清華大學“非常好的”平臺,讓陳立功相信,無論是個人的學術事業,還是中國的藥物創新,他都有理由去再立新功。
“我堅信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國際一流的藥理和毒理研究團隊,必將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藥理和毒理學實驗室。”41歲的陳立功豪情滿懷。畢竟對于科學家而言,40多歲正是經歷與學識正處于蓄勢待發、勢不可擋的學術“青年”時期,更何況陳立功此時已是國家“青年千人計劃”陣列的一員。
作為海歸派,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的陳立功,正在謀求建立一個國際一流的實驗室。他的底氣和自信來源于過去研究經歷和成果。作為工作成果最直觀的說明,他已經在Nature Genetics,PNAS等專業頂尖國際雜志發表了論文15篇。行業巨頭輝瑞制藥則正在利用他的研究成果,進行新藥研制……
但這些都是過去。站在新的平臺上,陳立功說,他將緊緊圍繞清華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學科建設的發展需要,矢志創新,刻苦勤奮,加強合作,積極進行新藥開發和尋找新的藥物標靶,在國際著名期刊重質重量發表高水平論文,積極促進成果轉化和生產,為我國的新藥開發和創新貢獻自己全部力量。
陳立功1993年進入南開大學化學系學習,在南開大學工作學習了8年之后,2001年,陳立功決定到海外去尋找新天地。
加州大學成為陳立功的學術起航之地。此后10多年,陳立功在這所全美著名大學走向了學術之路,并逐漸在科研上嶄露頭角。
2001年到2005年,陳立功先在世界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化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博士期間,陳立功師從世界著名毒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Dr. John Casida,主要從事氨基丁酸受體和其對抗劑毒理和藥理學研究。
陳立功的勤奮和學術敏感得到導師的賞識。很快,陳立功在學術上取得了成績。僅用了4年零3個月的時間,陳立功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
博士期間,他利用蛋白質工程,氨基丁酸受體對抗劑結合測定,蛋白質三維結構模型闡述了結構多樣化的對抗劑結合在共同的位點;著名氨基丁酸受體專家Dr. Richard Olsen特地撰文在PNAS上高度評價了這項工作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陳立功還第一次利用化學生物學的方法定義了氨基丁酸受體/氯離子通道和其對抗劑的結合位點和氯離子通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闡述了氨基丁酸受體的對抗劑的毒理和藥理學分子機制。此外,陳立功還闡述了氨基丁酸受體beta副族的藥物選擇性。
隨后的2006年到2011年,陳立功加入全美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藥學院,師從著名藥理和藥物基因學家、美國醫學院院士Dr. Kathleen Giacomini,開展了轉運蛋白藥理學和藥物遺傳學研究。
在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員期間,陳立功取得了學術上的新突破。
這一期間,陳立功主要從事轉運蛋白生理學、藥理學和藥物遺傳學研究。他利用代謝組學、基因剔除和轉基因技術,第一次作用利用系統藥理學證實了1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OCT1)的生理底物是維他命B1(Vitamin B1),并運用了一系列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手段闡釋了它的在糖尿病和脂肪肝的致病機理中的作用。
陳立功首次證實了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OCT1/3)在肌肉中輸運抗2型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中的作用。并與美國食物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藥物評估中心合作撰寫了《臨床藥理學原理》一書。在Nature Genetics,PNAS, JBC,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和The Pharmacogenomics Journal等專業頂尖國際雜志發表了論文14篇,專著1部,美國專利1項。
陳立功在本領域的研究工作受到國際同行專家的肯定,并多次受邀出席美國化學會(ACS)、美國藥學科學家聯合會(AAPS),美國臨床藥學和治療學會(ASCPT)和美國高等科學藝術聯合會(AAAS)等國際會議并做大會報告。
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后,陳立功開始利用之前的積淀,向新的目標進發。他的目標之一是積極進行新藥開發和尋找新的藥物標靶,為中國新藥開發和創新“貢獻全部力量”;另一個目標是建立一支國際一流的藥理和毒理研究團隊。
“在研究方面,進一步開發新藥,確立新的藥物標靶和發現新的生物標記做出重要突破。藥物毒性研究將利用上述的方法建立一個系統性毒理研究模型,包括建立分子毒理機制和預防性標記物。”陳立功說,這些研究將為開發新藥和藥物毒性評價機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具體研究思路上,陳立功很清晰,主要是三個方面:轉運蛋白在糖尿病和癌癥等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和藥物毒性研究。
在轉運蛋白的系統藥理學研究方面,陳立功表示,轉運蛋白在藥物的吸收、代謝、分布和排泄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方向上他將利用代謝組學(Metabolomics)的方法研究重要轉運蛋白在代謝病和癌癥中的作用,努力建立一個以代謝組學為核心跨學科的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實驗室。最終利用一系列發現確立新的藥物標靶(Drug Target)和發現新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
藥物毒性研究也是陳立功即將研究的重要內容。“許多藥物在研發和臨床中被停止發展或上市后退出市場因為引起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例如急性肝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Stevens-Johnson綜合征,因此,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的毒理機制是關鍵,將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藥物毒性測試預防機制和開發出更加安全的藥物。”陳立功將主要研究代表性藥物對肝功能衰竭(肝毒性)和腎毒性(最主要的兩種藥物毒性)的機理。
對于氨基丁酸和羥色胺在糖尿病和癌癥中的作用的研究,陳立功的想法是:氨基丁酸是最主要的中樞神經抑制神經遞質,以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大腦里,在周邊器官里的研究很少,最新的研究表明GABA和Serotonin與胰島素(insulin)的產生有密切的關聯并且是一個新的很有希望的肝癌和胰腺癌治療的分子靶點,陳立功擬從此切入,尋找新的藥物標靶和發現新的生物標記。
和這些目標相匹配的是,陳立功認為清華大學是個非常好的平臺。
“清華大學醫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良好的學術氛圍,一方面,針對新的藥物標靶我可以和醫學院優秀的藥物化學家合作開發小分子新藥或者分子探針探索藥物分子機理。另一方面,和優秀的結構,生命科學家在動物模型以及新的研究手段上合作創新,這些都為新藥開發和開展高水平的科研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陳立功說。
加州大學“學術之旅”積累的豐富藥理和毒理學研究經驗,加上清華大學“非常好的”平臺,陳立功相信,無論是個人的學術事業,還是中國的藥物創新,他都有理由去再立新功。